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世界瞩目,毛主席率领一众中央政府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亮相。
在亮相的中央政府领导人中,有一个人的出现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他便是六大副主席之一的李济深。
众所周知,第一届政协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国歌、国旗,毛主席当选共和国主席,朱德、刘少奇、高岗、宋庆龄、张澜和李济深为副主席。
细心地人会发现,这六位副主席中,前三位是共产党,后三位是民主人士。
其中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遗孀,被敬为国母,威望极高,张澜是著名的教育家德高望重,唯独李济深的争议最大。
很多人想不通,李济深作为国民党的一位大军阀,曾帮助蒋介石杀害了不少革命人士,手上沾着对革命、对群众犯下的血债。为何李济深没有被追究责任呢?还能当选新中国的副主席呢?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当时,参加会议的共有6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起初,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然而当毛主席提名李济深当选副主席时,现场却一片哗然,不少高级将领忍不住冷嘲热讽。
面对众人质疑的声音,周总理站了出来,让所有人安静下来。随即说道:“当初听了李济深的话,红军就不用长征。”
李济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何能让周总理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呢?
年少有为
李济深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李济深,1885年出生,老家在广西苍梧县,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但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很早便送他进入学堂读书。
年少时,李济深像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大志,所以在学习上十分用功,进入保定的军官学校学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济深得知清军要南下打压起义军,他立即联合同学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阻碍了清军南下的进程,为起义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属实是有勇有谋。
李济深在军事方面有极高的天赋,从陆军毕业后,选择留校担任教官期间,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后来许多在国民党中出名的中高级将领,都是他的学生,如徐永昌、黄旭初等,这使得他在军政界拥有极高的声望。
1920年到1923年,这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李济深在仕途上一路高升。
后来,黄埔军校成立,李济深因为有教导经验,被孙中山派到军校任职,逐渐成为了孙中山麾下的一员大将,帮助统一和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
就在李济深以为革命道路一片光明时,接下来的事情,让李济深的人生背上污点。
1927年,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性的年份,这一年,国民党开始大肆残杀共产党人,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四一二政变。
从工人到中共党员,甚至一些学生,都没有逃过这些人的魔爪。据统计,当年一共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
多年后,毛主席提名李济深当选新中国副主席时,因此事遭到痛批。
事实上,面对大家的质疑,李济深自己,也非常的懊恼和自责,他曾说:“我虽未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虽只有清党之心,却让无数革命同志无故牺牲,我对不起人民。”
三次被蒋开除党籍,最后与蒋决裂
随着蒋介石的野心日渐膨胀,李济深发现蒋介石,根本不是真的想要延续孙中山的革命道路,而是在独裁统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两人的关系立刻就有了变化。
1929年,蒋介石为巩固地位,维护独裁政权,开始铲除国民党中,有较高影响力的人物。
李济深并不同意蒋介石此举,但还是没有完全放弃,他致力于调解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的矛盾。
然而,李济深的此举,在蒋介石看来却是谋反,甚至怀疑他是桂系的人,便将其革职,并宣布:“永远开除党籍”,软禁在南京汤山,直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各方的压力,不得不释放了李济深。
有趣的是,老蒋这句:“永远开除党籍”,就跟闹着玩一样,李济深一生被老蒋开除三次党籍。
经此一难的李济深,认识到了蒋介石的真面目,感到非常愤怒,有了反蒋的念头。
1932年,李济深派遣自己的三个学生出去视察工作,却被蒋介石暗中派特务将其逮捕,并且杀害。
死讯传来,李济深无比愤怒,宣布彻底和蒋介石绝交,两人彻底分道扬镳。
1933年,李济深联合陈铭枢、蔡廷锴等人,策划“福建事变”,宣布要与红军合作,共同反蒋抗日,并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当时,蒋介石真是气得要死,马上宣布,第二次永远开除李济深的党籍。
长征前,错过机会
在福建事变期间,李济深派人前去中央苏区,希望能与红军合作,共同牵制国民党军队的局面,为双方各自赢得生存空间。
当时,毛主席深表赞同,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战略,一旦施行,不仅可以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还能够有效的支援福建起义军。
在这关键时刻,主持中共中央的王明认为李济深是个老军阀,不值得信任,不同意合作。
毛主席为此奔走呼吁,最终在毛主席、周恩来同志的不断争取下,博古、李德才不得不摆出重视态度,同意派红军支援李济深部队。
然而,这个说服的过程,浪费了扭转战局的时间,福建那边传来了消息,福建革命失败,李济深被迫逃亡香港。
就这样,红军为了保存革命火种,才有了后来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之后,毛主席痛心疾首,认为李济深的建议,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红军当时没有采纳,是“痛失良机”。
这也是为什么周总理会感叹:“若是听了李济深的话,红军就不用长征了。”
联合抗日
虽然起义行动失败,但李济深并没有气馁,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一边组织反蒋联盟,一边建立抗日战线,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事实证明,像李济深这样促进抗日救国,促进祖国统一的国民党人士并不少,张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施兵谏,制造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李济深也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停止反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在全国抗日热情高涨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将重心放在“攘外”上。
李济深为了民族团结,再次加入国民党,组织军民抗日,带领自己的武装部队打击日军,为抗日事业做了很多的事情。
尤其是在日军入侵广西后,李济深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开展了广西的敌后游击战。
1945年,日本投降了,中国进入短暂和平。
可就在国共双方坐下来,好好和谈期间,蒋介石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发动内战。
李济深多次会见蒋介石,劝其不要发动内战,不惜手写万言书给蒋介石,但蒋介石铁了心,谁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一心想要避免内战,避免百姓们遭受战争之害的李济深,迫于无奈,只得再次出走香港,在那里,他会见了著名民主人士——宋庆龄。
之后,李济深更加坚定了废除党内独裁,和平建国的决心,再次公开“反蒋”,并在报社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想而知,蒋介石暴怒不止,第三次宣布,将李济深永远开除党籍,并且对其进行全国通缉。
1948年,李济深、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创建了国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号召革命者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起来,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
此时,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所剩无几,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美帝国主义开始谋划在中国,找一个替代蒋介石的人,于是把目光对准了李济深。
他威望极高,组建过武装部队,非常符合美国人的预期。
不过他们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李济深的爱国之心。当美国向李济深抛出橄榄枝时,李济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建国前夕,提名副主席
1949年初,全国基本实现解放。
第一届政协的筹办迫在眉睫,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并未将所有的功劳归功于自己,而是邀请李济深、宋庆龄这样的民主人士前来参加会议,一起确定新中国的领导班子,商讨未来的发展大计。
当时,居住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准备前往北平进行商议筹备。
但却遭到了重重阻挠,特别是李济深,更是被监视着。
幸而,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李济深乘坐一艘轮船,成功从香港到达大连,并在之后前往北平。
政协筹备会召开,毛主席提名李济深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遭到众人反对。
周总理对此解释:“知错就改就是我们好同志,何况他当时是身不由己。他一生怀揣爱国热情,为促进和平建国奔波不停,他为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最终,所有人放下成见,李济深当选为新中国的副主席。
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李济深怀着非常荣幸和自豪的心情,随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之后,李济深致力于国家建设,于1959年10月,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李济深全传》
曾庆榴.李济深人生道路的转折.红广角,2016,(第1期)
金志宇.李济深北上及“民革”成立.文史天地,2021,(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