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快乐,有一半源自孩子

 105    |      2025-10-07 10:25

这两天一直下雨,早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

其实离学校没有多远,老大初三、老二小六,都是一千多米的距离,只有两三个路口。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两个孩子就习惯了独立上下学,平时要送他们,两个孩子还不怎么乐意。

车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孩子坐在后排,即使不说话,车里也流动着温暖、慵懒的气息,让人从心里感到踏实。

接送孩子的这辆车是辆13年的吉利熊猫,自动挡,底盘锈得一塌糊涂。当初刚买来的时候,老婆在车身两侧贴了两幅巨大的摩丝娃娃车贴,开在街上十分拉风。现在老婆嫌弃它难看,宁愿单车雨衣也不愿再开一次。

我们还有一辆19年的汉兰达,七座、非混动版,当年卖30多个。我们只在节假日短途游的时候开出来遛一遛,平时就整月整月的蒙在车库里吃土。并非不喜欢,只是感觉没有必要。

年轻时不是这样的。以前我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到所在城市的4S店转一圈,宝马、奔驰、丰田86、奥迪TT、雷克萨斯RC……就算不试驾,钻到车里坐一会,摸摸新车的皮质方向盘,橡胶的气味让人沉迷。

人到中年,再好的车也就是刚买到手的两三个月新鲜,过了那个阶段,一样堵在路上骂娘。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根本不会再多留恋一点,对好车的感受,永远不及想买却买不起的那段时间的快乐。

其实何止是车,房子、票子、女人,都敌不过时间的流逝。当人的体力精力越来越接近衰竭,对物质的追求就日益降低,很多人迷恋流线型的金属躯壳,视其为自由的羽翼,却不知自己仍然被禁锢于浮世的牢笼。

我曾听说过婆罗门的教徒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熊熊烈火中烘烤,曾看到过西藏的朝圣者像毛毛虫一样丈量广阔帝国的长度,他们是想以折磨自己肉体的方式,来克服自身欲望,以求得到更大的精神满足。我们普通人不是教徒,没有那么坚定的信仰和决绝的执行力。但你不必强行禁锢自己的欲望,有一项东西可以永远让我们避免衰老而丧失对物质未来的憧憬,避免因为时间流逝而丧失探索世界的欲望,永远对未知充满好奇。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你亲眼看他从小小一团血肉,逐渐成长为有眉目、有气息、有思想的青年,他的第一声啼哭刺破黎明的寂静,他的第一步踉跄胜过所有豪车启动时的震撼。他的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约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汽车,第一次成立家庭,第一次生下自己的下一代……永远会让你重逢那个几十年前,在4S店流连忘返的自己。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才是这人世间最奢侈的拥有。中年以后的孤独感 只有再生一个孩子能为你排遣独生子女们 今后十年将是你最后的救赎只是赞成多生孩子 眼界和见识就超过了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