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创股份IPO:掩耳盗铃式修正招股书 募资扩产步伐或迈得太大

 161    |      2025-07-29 15:56

6月下旬近80家IPO公司更新了招股书,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创股份”)也在其中悄然更新了招股书。据不完成统计,从2021年至今,元创股份已经披露了五份招股书。

而浏览其多份招股书和最近数年相关报道发现,元创股份招股书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完善,而对于某些一直存在的问题,其要么一删了之,要么突击调整,似乎只要最新的招股书中一切合理就没有问题。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掩耳盗铃的操作并不能改变问题本身,元创股份实控人控股比例过高、公司内部治理、报告期内业绩反复波动等问题依旧存在。

另外从招股书发现,其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是在现有在建项目上的进一步扩产,而达产后将新增超过80%的产能,但根据目前元创股份市场规模及增速,其扩产的步子似乎迈得太大了。

股权过于集中问题难改?那就直接删了

在最新招股书中,元创股份表示,报告期内,王文杰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王文杰通过直接持股方式持有公司82.27%股份,通过星腾投资(王文杰为星腾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公司 8.66%股份,合计控制公司股份的 90.93%。王大元系王文杰之一致行动人,为王文杰之父,其通过直接持股方式控制公司4.31%股份。王文杰与一致行动人王大元合计控制公司股份的 95.24%。

上述关于股权的表述与此前元创股份披露的招股书内容一致,但不一致的是关于股权过于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元创股份2022年申报沪市主板的招股书中,以及深市主板2023年6月26日披露的招股书申报稿中,都坦然承认了存在“实际控制人的控制风险”。对此,深交所在一轮问询中也针对该问题对元创股份提出了质疑:要求元创股份说明实控人持股比例过高是否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从实际情况看,元创股份并没有利用数年时间解决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而是在2023年12月29日披露的第二版招股书及后续的4版招股书中,元创股份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直接将该项风险提示删除了。

同时,针对实控人持股过于集中问题,元创股份在2024年1月22日致深交所一轮问询回复中明确表示:“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未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注意,此处元创股份对于超过95%的持股比例表述为“较高”,并不认为这样的持股会影响到公司的重要决策。

但问题不是掩耳盗铃式的一删了之。在广泛的认知中,当实际控制人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如超过70%),可能导致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难度增加。此外还存在上市合规风险、法律责任风险等,也会引发监管的关注。例如。敷尔佳因实控人持股超84%导致股价波动、分红受限等问题,间接影响上市交易活跃度。2024年深交所对汉桑科技实控人持股超90%提出问询,要求说明治理结构合理性及风险防控措施;2025年联纲光电因实控人持股超72.7%被要求补充风险提示。

而元创股份的问题还不止如此。招股书显示,家族成员在公司的广泛持股和任职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风险。例如,王文杰的表弟胡从灿、外甥郑啸、表兄陈海龙不仅在公司担任重要职位,还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募投项目达产增加超80%产能 消化能力存疑

除了股权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外,元创股份业绩增长水平、当前的产能利用率似乎并不足以支持募投项目的确定性,甚至不排除募投项目达产后形成产能过剩的局面。

报告期内,元创股份一直在致力于提升产能,从2022年开始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厂房工程、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待安装设备在持续投入并建设中,截至2024年末,招股书显示,经过三年建设,元创股份核心产品橡胶履带产能从2022年的60.93万条/年增长至2024年的67.94万条/年,产能增幅为11.51%。

同期内元创股份业绩也表现平平: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6,065.95万元、114,147.79万元和134,907.62万元,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分别为13,702.27万元、17,568.57万元和15,007.97万元。同报告期内对应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8.32%、71.90%和91.41%。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元创股份产能增速和市场规模增长基本匹配。

然而元创股份却表示公司的经营规模高速增长,产销率始终处于高位,现有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公司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实施中以公司现有产品、核心技术为基础,通过新建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进一步扩大产能、增强技术研发水平、拓展业务规模。因此,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持续快速增长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

此处的“高速”表现在经营数据上却让人感受到了该公司在表述口径上的双标,与超过95%股权集中度的“较高”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了表述上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外,元创股份募投项目达产后形成的产能能否被消化也存在疑问。

根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为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滨海新城,计划建设周期为三年,达产后可年产55万条橡胶履带及160万块橡胶履带板。以2025年橡胶履带产能计算,届时产能将提升超过80%,而按照过往三年业绩走势看,三年后的元创股份能否消化这新增产能充满不确定性。

除了产能消化能力上的问题外,还需注意的,是其募投项目不仅早已投入建设,还曾进一步扩建,并于2024年通过阶段性验收。在尚未满产的前提下扩产本就易被诟病,不免让人质疑元创股份募资的必要性。

未来,元创股份如何平衡股权高度集中和内部治理的有效性,是否在必要性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只为上市圈钱?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