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华盛顿,白宫。特朗普站在记者会台前宣布一件事:美军要在加勒比海和东太平洋“加强反毒品行动”,重点盯着委内瑞拉附近海域。当天,南方司令部接到命令,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开始往这片海域加人加船。
随后,美方没有公布完整清单,但国防部长当时说会派出额外的军舰、巡逻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还有执法人员。另外,预警机和海上巡逻机也会加入。因为这个,海上拦截能力一下子提了上去。简评一句:名义是缉毒,力度却像实战准备,信号很清楚。
接着往前看几天。2020年3月26日,美国司法部以“毒品相关罪名”起诉马杜罗等人,并公布悬赏。2019年起,美国就承认瓜伊多为“临时总统”。法律和外交两手一起用,目的就是把马杜罗的空间压到最小。简评:这叫先卡住对方的名义,再卡住对方的资源。
2019年1月28日,美国对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下重手制裁,切断美元收入;同样,关联资产CITGO在美国被管控。结果,委方出口渠道大幅受限,国内炼油和供油一路紧。简评:这一步不是一天见效,但长期勒住了油钱,这才是关键。
美国把行动前哨往前推。波多黎各、库拉索、阿鲁巴一线的机场和港口成了补给和起降点,海上巡逻、预警搜集都更频繁。还有,英荷等盟友的船也不时加入联合任务。简评:前哨线压到家门口,临检、追踪更容易,心理压力更大。
马杜罗这边没有只硬顶。他多次公开说给特朗普写过信,愿意对话,要求解除制裁、开展沟通。因为这个,委内瑞拉外交部也对外释出善意,表示可以派代表接触。简评:这是争取缓冲期的做法,但关键在于对方听不听。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常用:“我们会看看。”没有安排正式对话,也没有给时间表。同样,海上行动没有降级迹象。简评:这就是不接招,又不收手,把主动权留在自己这边。
再看海上和岸上小动作。2020年5月3日,委内瑞拉沿海发生“吉迪恩行动”闯入事件,武装人员乘快艇登陆被捕,委方指认背后有美国影子;美国方面否认参与。这事让紧张再上一个台阶。简评:这种擦枪走火最危险,容易被当成借口。
另外一条线,是外援。2020年5月至6月,伊朗油轮向委内瑞拉运送汽油和添加剂;同年8月,美国宣布扣押来自伊朗的部分货物。还有,俄罗斯长期在油品销售上帮委方兜底。简评:这几股外力让委内瑞拉不至于一下子断油,但也把美方的注意力拉得更紧。
回到利益点。委内瑞拉探明石油储量全球第一,油比较重,但量大;国家坚持油田国有,拒绝向美国公司开放。因为这个,美国的能源公司拿不到项目,美国政府也拿不到筹码。简评:是抢地盘和分油钱的事,是长线下棋,不是短期口号。
地区态度也有分化。美洲国家组织里不少成员支持瓜伊多,但墨西哥、阿根廷等更谨慎;加勒比小国很多看重贸易和移民,公开表态不一致。古巴、尼加拉瓜站在马杜罗这一侧。简评:美国想一招带倒一片并不顺手,所以就用海上强压来“给大家看看”。
美军在这一带的例行演训没停,比如海上联合演习、缉毒协作演练。媒体上能看到更多拦截和查获通报。简评:动静不断,就是在告诉对手“我一直在这儿”,也在给国内听众交代。
委内瑞拉国内,2020年疫情后街头抗议降了温,但电力和物资问题仍在,军队站队没有松动。同样,反对派内部也有分歧。简评:马杜罗的根基没塌,但外压一直顶着,时间越久越磨人。
现在的掰手腕,已经从话语和制裁,走到海上对峙的边缘。只要海上再出现一次误判,或者岸上再冒出一次带枪的闯入,局面就可能脱轨。简评:双方都不想真开战,但谁也不愿先退,这才危险。
傍晚的拉瓜伊拉港口,海面风平,渔民在码头补网,海军士兵靠着护栏望向外海,岸边的雷达缓慢转动,值班员在屏幕上来回点。灯光一盏一盏亮起来。下一步,美国会把舰队撤回,还是继续加码到演习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