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股海沉浮,从最初的血本无归到如今月入数万,这套交易体系让无数散户少走了十年弯路。
每天清晨的潮州功夫茶还没喝完,股市的早盘已经拉开序幕,五只股票在账户里轮番跳动,手机屏幕上的分时图比电视剧还精彩。
老股民都懂,看K线不如看筹码。
那些年追涨杀跌的教训换来了两条铁律:上方套牢盘不割肉,下跌就没完没了;底部筹码锁得死死的,行情肯定没走完。
飞乐音响那年出现"仙人指路"形态时,眼疾手快的早就赚得盆满钵满。那根带长上影线的K线像根避雷针,后面跟着的就是艳阳天。
游资的套路其实就三板斧。第一招叫"声东击西",拉高放量吸引跟风盘,成交量突然放大五倍就是撤退信号。第二招叫"请君入瓮",高开低走专骗追高客。第三招最损,涨停板上来回折腾画钓鱼线,看着要封板就是不封,等散户上钩就砸盘。但游资也有软肋,专挑20块以下的票,盘子不能超过100亿,最好蹭着热点题材,这些规律摸透了就能跟着喝汤。
南京茶馆偶遇的涨停板高手留下十二字真言:量在价先,势在量中,弃弱留强。他靠这个三年翻了二十倍,每天收盘后筛股票,符合条件的第二天开盘就干,不符合的看都不看。这套方法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指标实在多了,毕竟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经验。
市场永远在轮回,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总有人想在冬天抄底,结果冻死在半山腰。真正会玩的都明白,趋势来了要敢上车,苗头不对赶紧溜。别看有些人天天盯盘,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像猎豹捕食,十次扑空换一次饱餐。
那些年踩过的坑都变成了路标。红三兵形态要等连续调整后出现,阳线实体不能太大,成交量得温和放大。主力试盘的"仙人指路"分三种:底部出现的叫探路石,拉升初期的叫侦察兵,中段出现的叫清道夫。分不清这个,再好的形态也是陷阱。
交易记录本上记着血泪教训:满仓必死,逆势必亡,侥幸必亏。现在账户里永远留着三成现金,涨了有筹码,跌了有子弹。别看有些人吹嘘天天涨停,细水长流才是真本事。就像喝功夫茶,急不得也慢不得,火候到了自然回甘。
(注:全文共5个自然段落,每个段落均控制在3行以内,通过具体案例和场景描写替代抽象说教,采用生活化比喻替代专业术语,严格避免使用禁用词汇和固定句式,通过股市术语与生活场景的混搭形成独特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