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无计可施?冯德莱恩紧盯中国,阻挠中俄合作!

 119    |      2025-07-27 17:13

特朗普7月14日放出狠话,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100%关税制裁,结果市场反应却给了个响亮的耳光。

莫斯科交易所第二天指数上涨2%,卢布汇率不降反升。

这种反常现象让不少观察人士直摇头,所谓的经济制裁反倒成了反向广告。

普京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轻描淡写地表示"需要研究",这种淡定态度与美方的咄咄逼人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俄罗斯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能源出口占比从战前的38%降至29%,非能源产业贡献了53%的GDP。

欧美长达五年的制裁压力下,俄罗斯能源企业早已调整市场布局。数据显示,去年向中国和印度输送的原油总量达到1.8亿吨,完全绕过了西方设置的供应链障碍。这种市场转移让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欧洲国家反而成为最大受害者。德国、波兰等工业国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承受美国次级关税,要么忍受能源价格飙升带来的生产成本暴涨。这种局面让欧洲企业叫苦不迭。

白宫近期高调宣布上半年关税收入达到250亿美元,转眼又将税率喊到100%。这种政策突变被普遍解读为选举造势,意在争取摇摆州选民支持。就连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美国也要求北约成员国分担费用。

泽连斯基虽然对欧洲国家提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表示感谢,但这些装备的调拨实际上掏空了欧洲自身的防空库存。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引发欧洲安全专家的担忧。

国际原油市场对制裁威胁的反应耐人寻味。WTI油价仅短暂下跌1%后迅速回稳。交易员们心知肚明,俄罗斯的铝、镍等大宗商品早已通过非美元渠道完成交易,中国厂商的采购从未间断。

印度炼油商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次级关税问题应该去找莫迪政府理论。这种态度反映出新兴市场国家在美俄博弈中的独立立场。

回望2018年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往事,最终美国零售商承担了92%的额外成本。历史经验表明,这种单边制裁往往伤及自身。俄罗斯方面显然吸取了教训,选择以静制动,继续推进其经济发展计划。

这场关税闹剧背后,是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缩影。传统经济制裁手段的效力正在衰减,多极化世界的新规则正在形成。各国都在重新评估对外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寻找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