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美军陆战1师登陆贝里琉岛时,士兵们笑着打赌“两天后就能回家喝啤酒”。可谁能想到,这场原计划72小时结束的战斗,最终演变成73天的血肉磨坊?更讽刺的是,战后美军发现:这座用6500条人命换来的小岛,对太平洋战局的影响还不如一艘报废的渔船。当“必胜之战”变成“史上最无用战役”,究竟是谁的傲慢让士兵们白白送死?
“取消行动!这破岛根本不值得打!”哈尔西将军的咆哮在美军指挥部炸开。1944年9月,当侦察机传回“菲律宾日军防御空虚”的情报时,这位“蛮牛”上将立刻意识到——攻打贝里琉岛纯属浪费时间。但尼米兹却坚持按原计划行动,两人吵得面红耳赤。此时距离登陆仅剩48小时,舰队已开始炮击。戏剧性的是,参谋联席会议最终支持哈尔西,可电报偏偏迟到了两天。历史就这样被官僚系统的拖沓推向了血腥轨道。
登陆日清晨,陆战1师的小伙子们嚼着口香糖走向沙滩,侦察报告称“岛上连鸟都炸没了”。可当他们踏入齐膝海水时,500多个暗堡突然喷出火舌。日军第14师团早把整座岛改造成“死亡蜂窝”:用中国东北运来的钢筋加固洞穴,每个射击孔都精确计算过潮汐角度。美军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子弹从四面八方袭来。第一天就有1000人倒在滩头,鲜血把珊瑚礁染成粉红色。
“我们上当了!”陆战5团中士在日记里写道。占领机场后,美军才发现自己掉进“死亡陷阱”——跑道两侧山头的日军能用机枪给起降的飞机“点名”。更荒诞的是,此时菲律宾战场传来捷报:麦克阿瑟的部队势如破竹。贝里琉岛瞬间沦为“鸡肋”,但没人敢下令撤退。毕竟战报里那句“胜利在望”,是用3000具尸体换来的。
11月24日,日军指挥官中川州男切腹前,给东京发了封电报:“我们让美国人付出了20倍代价。”这个曾在东北剿过抗联的老鬼子,把游击战术玩出了花:用坦克当诱饵引美军进入雷区,让伤兵装死拉响手雷。最绝的是把报废高射炮改成平射武器,一炮能打穿三辆谢尔曼坦克。当美军终于攻破最后洞穴时,发现里面用英文写着:“欢迎来到地狱第二层”。
1947年4月,最后34名日军举着白旗走出丛林。此时距离战争结束已两年,这群“昭和僵尸”仍相信天皇会派援军。而美军为这座3平方公里的小岛,总共消耗了160万发炮弹——足够把东京炸平两次。更讽刺的是,战后评估显示:即便不攻占贝里琉,日军残存的飞机也无力威胁美军航线。
某些人总爱吹嘘“不惜一切代价”,可看看贝里琉的珊瑚沙里嵌着的弹片吧——那都是被“战略误判”碾碎的青春。当麦克阿瑟为政治筹码坚持开战,当尼米兹为面子硬啃硬骨头,他们用士兵的血写了本《官僚主义杀人指南》。今天还有人把这种决策叫“必要牺牲”,不如改名叫“高级蠢货的数学题”:用一万条命换新闻,值吗?
如果当年哈尔西的电报早到48小时,就能省下6500条人命。所以该骂日本鬼子太顽固,还是美军高层太官僚?更魔幻的是,现在还有专家说“贝里琉牵制了日军主力”——可菲律宾战役明明打得像旅游!到底是谁在给这场无用之战贴金?您觉得现代战争里,这种“为了打而打”的荒诞剧绝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