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加勒比海碧波遭爆炸撕裂。
一艘货轮在美军导弹的猛烈攻击下,瞬间沉入深渊,11名船员不幸葬身海底。
华盛顿方面宣称,此次行动旨在打击“阿拉瓜列车”贩毒团伙;而委内瑞拉方面坚称,那不过是普通民船,美军的行为实属滥用武力,屠杀无辜。
立场完全对立,无妥协空间。
不到两周,美军再行动。
9月15日,一场激烈的空袭中,一架战斗机投放炸弹,成功摧毁了一艘快艇,造成3名人员不幸遇难。
特朗普再次强调:这艘船只源自委内瑞拉,船上携有毒品,务必予以清除。
马杜罗政府迅速展开全国性的紧急动员,沿海一线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渔船被迫暂停出海,商船则滞留于港口。
经济濒临崩溃,现已窒息。
港口内,集装箱如同小山般堆砌,超市的货架则显得空空如洞,甚至连最基本的治疗药品也开始出现短缺现象。
9月19日,一架直升机对另一艘快艇发动了机枪扫射,导致新增3名遇难者。
在短短半个月间,17条生命在加勒比海汹涌的波涛中消逝。
美军此举非“执法”之行,实则显露出其武力姿态——硫磺岛号、圣安东尼奥号、劳德代尔堡号三艘两栖攻击舰,总排水量超过十万吨,配备4500余名海军陆战队员,随时具备发起登陆作战的能力。
F-35战斗机自佛罗里达州腾空而起,汇入巡逻队列之中。
这不是缉毒,是战争准备。
9月21日,打击区域已扩大至多米尼加海岸线以外100海里。
船沉,美方称载千公斤毒。
多米尼加禁毒局确认其为毒船。
背书使美军行动合法化。
谁敢保证是配合演出?
在国际水域实施军事行动,理应基于充分的理由;然而,某些情况下,这些理由似乎是可以被“人为创造”的。
马杜罗寻求外交突破。
在九月初,他向特朗普总统发出一封信件,坚决驳斥了关于其贩毒的指控,同时呼吁撤回驻军、解除封锁措施,并建议由特使格伦尔出面,重启双方的对话进程。
白宫于9月6日公开发布声明,将此信斥为“虚假信息”,并明确表示将继续维持原有措施不变。
特朗普明确表态,将马杜罗政权定性为“非法”,并强调其必须被推翻。
在众目睽睽之下,外交试探遭遇羞辱,激起了委内瑞拉国内汹涌的怒潮。
军中训练力度大幅提升,民兵队伍亦进入临战备战状态,全国上下共同拉开了为持久战所做准备的序幕。
美军舰队不断增兵。
斯托克代尔号驱逐舰顺利穿越巴拿马运河,与已有的8艘水面舰艇汇合,从而将加勒比海美军舰艇的阵容扩充至9艘,其中包括3艘驱逐舰。
两栖舰艇编队频繁进行登陆演习:登陆艇奋勇冲向滩头,士兵迅速构筑防御阵地,直升机在低空盘旋,提供严密掩护。
这不是演习,是入侵预演。
南美国家的贸易航线遭遇改道之困,渔业亦随之全面陷入停滞,经济领域的连锁效应迅速扩散开来。
特朗普政府显然洞悉,径直发动攻势只会陷入泥潭,不如采取封锁策略,以长期消耗来削弱对手。
成本高,政治风险低。
北京未开火,正下更大棋局。
9月19日,北京成功举办第六届中拉高级防务论坛,吸引了来自18个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军方代表共襄盛举。
主题“共享未来、共赢合作”表面上看似平和,实则蕴藏着锐利的锋芒。
各国代表纷纷表达了对美军行动的深切忧虑,重申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坚决抵制一切外来干预。
我国国防部强调,此次论坛有效促进了防务合作的深入发展,与会各方在联合巡逻及情报交流方面已初步达成协议草案。
墨西哥、玻利维亚等国家在发言中均未掩饰其不满情绪,直言美国正对地区稳定构成破坏。
在较早时期,玻利瓦尔联盟的十个成员国一致对美军部署表示谴责,指责其侵犯了民族自决的权利。
与此同时,"丝路方舟号"医疗舰正航行在辽阔的南太平洋之上。
9月5日,泉州港见证了“和谐使命-2025”任务的启航——标志着该船的首次海外任务部署。为期220天的航行计划中,该船将陆续访问12个国家,其中包括瑙鲁、斐济、汤加、墨西哥以及牙买加。
船上配备了20个专科科室,全面覆盖了当地稀缺的医疗资源。
9月19日,医疗队抵达瑙鲁,迅速搭建诊所,为上千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斐济之地,义诊车队穿梭于村落之间;墨西哥的手术室灯火通明,彻夜进行救治;在牙买加,蛙人潜水检查船只底部,同时陆地上的药品分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无需导弹的轰鸣,无需战机的翱翔,唯有无影灯下那细巧的缝合针线。
此存在,逾炮舰深入人心。
委内瑞拉全力靠向中俄。
马杜罗明确表示,将致力于深化与我国的合作关系,确保石油协议的持续执行。
我国工程师正于油田紧张调试设备,卡车穿梭不息,昼夜兼程运送管材,钻机亦持续高效运转。
此合作摒弃政治附加条件,恪守资源主权原则——被誉为拉美观察家口中的“非殖民化开发”。
加速对俄关系。
9月18日,委内瑞拉议会首次审议并通过了《委内瑞拉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及合作条约》,紧接着在五日后的会议中,该条约顺利完成了第二次审议并获准通过。
涵盖国防、能源、技术领域。
自5月7日起,两国便正式达成协议,旨在协调OPEC+的石油政策,并深化天然气出口论坛间的合作力度。
俄方援助飞机频繁抵,物资直送战区。
我国苏-30战机的采购活动持续进行,与此同时,军队现代化建设亦稳步推进。
9月18日,委内瑞拉于拉奥尔奇拉岛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
十二艘舰艇、二十二架军机、二十艘快艇以及两千五百名官兵齐心协力,海军民兵亦积极响应,共同参与。
实弹射击,水柱冲天。
这是对美军的回应。
全国范围内紧急动员了五百万名民兵,装满弹药的箱体被逐一装上车辆,送往战略要地。
面对常规军力的差距,我们唯有依靠全民参与构建的防御体系,以及坚定不移的持久战战略思维。
当美军在加勒比海展示其军事实力之际,一支由美国国会组成的跨党派军事代表团,却悄然降临北京。
在9月22日的会晤中,由民主党籍议员亚当·史密斯领导的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有幸与我国国防部长董军及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友好交流。
自2019年起众议院首次访华。
美国方面着重强调“规避误判、遏制摩擦”,史密斯指出:“鉴于中美均为重要的军事力量,双方必须持续开展对话。”
这话诚恳,但加勒比海战火未息。
我国着重推介“和谐使命-2025”计划,着重凸显和平与合作的核心理念。
对话渠道已重新开启。
拉美国家处境艰难。
墨西哥在区域性的会议上慷慨陈词,强烈呼吁各国团结一致;玻利瓦尔联盟的十个成员国共同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众多国家纷纷以实际行动彰显立场——组成代表团前往北京参会,这一举措本身便传递出了鲜明的政治讯息。
他们要战略平衡,不依赖中国出兵。
多伙伴,少被压风险。
加勒比海局势未见缓和。
美军潜艇潜入深海,声呐设备持续进行侦听;委内瑞拉的小艇试探性地驶向海面,雷达警报声一响,立即掉头返航。
双方均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但无人敢于逾越引发全面冲突的临界点。
舰队的补给轮换,油桶逐一卸载,士兵们悠闲地在甲板上享受阳光——看似风平浪静,但水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暗流。
行动以禁毒为名。
特朗普政府力图通过施加军事压力,迫使马杜罗政府屈服或作出让步。
但现实复杂得多。
委内瑞拉并非孤立无援之地,中俄两国的介入使得该地区的博弈呈现出更为多元的格局。
拉丁美洲各国的主权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决抵制成为他人的棋子。
我国趁机通过提供医疗援助、开展防务对话以及深化能源合作等非传统途径,稳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并非源自炮舰之力,而是建立在信任与互惠之上,更显其坚韧不拔之质。
2025年加勒比海非冷战再现。
拉美自主性增强。
他们对美国霸权保持警觉,同时对外部深度介入持谨慎态度。
中国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恰与这一需求不谋而合。
在丝路方舟号上,医护人员正为墨西哥的孩子们细心缝合着伤口;而在这千里之外,一艘美军驱逐舰的雷达设备持续旋转,警惕着周围的海域。
两种画面,两种逻辑,两种前景。
历史并非由华盛顿或北京的笔端所描绘,而是由拉丁美洲人民自主抉择所塑造。
集装箱在港口堆积如山,经济形势持续走低,然而油田钻机的运作未曾停歇,中俄双方的合作文件也在紧锣密鼓地加速签署中。
美国国会代表团已顺利结束访华行程,而军事层面的对话渠道亦终于得以重新开启。
国防论坛落下了帷幕,协议已庄严盖章,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加勒比海非美后院。
它是全球力量重组的缩影。
在这片海域的上空,飞翔的不仅是F-35战机的身影,更有无数国家对于和平、主权以及发展道路的深切向往。
美军或许能摧毁船只,却无法撼动一个民族对自主之志的坚定信仰。
中国无兵出,医院船俘获人心。
这是真正的战略耐心。
马杜罗政权虽显脆弱,然而,委内瑞拉民众的抉择理应受到尊重与重视。
或接受帮助,不愿被归类。
若美国持续以“禁毒”之名行干涉之实,必将使更多拉丁美洲国家向东方靠拢。
这不是预测,这是现实。
舰队与医院船均在。
导弹与手术刀。
制造恐惧,传递希望。
时间将证明哪种力量更持久。
拉美地区终将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纵使这条道路遍布荆棘,时刻面临外部势力试图扭曲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