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搞不懂,为啥给袁崇焕下个定论就这么不容易呢?
看他说啥再做啥,袁督师可算不上啥大英雄,顶多就是明朝末年官场上一个会看风使舵的平常官吏,他唯一特别的地方,或许就是他那胆大包天的性子。
【六胡言】
一、给我兵马粮草,我独自一人就能守住这里!
天启二年时,袁崇焕刚到兵部任职,他独自一人骑马到关外考察地形,回来后说了一番豪情满怀的话。
那时辽东的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朝廷里正为该打还是该守吵得不可开交,他一番特别“硬气”的表态,一下子吸引了天启帝的注意,立刻被破例提拔为兵备佥事,去监管关外的军队,还给了二十万两银子,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不论袁崇焕说这话时心里怎么想,反正效果应该是达到了。
可这不过是空话罢了。第一,他不过是个书生,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那么多有名的将领都战败身亡了,他凭什么觉得“自己一人就能守住这里”?难道是靠嘴皮子吗?第二,他仅仅在关外溜达了几天,看看风景,就能对国家大事下结论了?这也太儿戏、太草率了吧。
只能讲,他心里打的主意不太正当。
二、如今只需挑选出色的将领来把守,就必定不会有其他忧患了!
这是天启六年的时候,他反对辽东经略高第提出的在河西地区采取坚壁清野策略、撤离锦州的主张。
那时,高第依据局势和情报分析,刚打败蒙古的十三万后金军队打算前往辽东河西抢夺粮食,好弥补战争造成的损失,于是便下令把前线的兵力和粮食都撤回来。
可袁崇焕这个做下属的,却坚决不肯照办。
袁崇焕一生最辉煌的就是宁远大捷,可对明军而言却是损失惨重,虽守住了宁远城,却让后金军趁机猛攻觉华岛,不仅折损了猛将金冠和数万士兵,无数百姓也被掳走,更糟的是让努尔哈赤找到了围住敌人打援兵的作战方法。
这难道就是他心里“肯定没别的想法”?
我猜袁崇焕这么做,主要有俩原因:一是想顺着朝廷里大部分主战派的意思,好赢得军人和老百姓的支持(明朝虽然实力不行了,但骨气还是有的);二是想拿锦州、右屯等地的粮食喂饱后金,好让他们别来打宁远。
他想要的结果也实现了。战争结束后,袁崇焕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满朝文武都很高兴,老百姓也纷纷赞扬。而之前被指“胆小怕战”的高第和杨麟被免了职,他在辽东再也没有能约束他的人了。
三、要是皇上能给我自主处理事情的权力,不出五年,辽东的外部威胁就能消除,整个辽东地区也能收复!
这是袁崇焕第二次被重新起用,在朝廷平台上被召去对话时所讲的内容。
这明显是在说大话,按当时双方的实力来看,想要“平定辽东”几乎没戏,能保住现有地盘就谢天谢地了。
可崇祯竟然相信了,这事儿要是搁在天启身上,他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就上当。
袁崇焕有两个打算:第一,用老办法,新皇帝刚上位肯定想干出点成绩,说些豪言壮语或许能讨皇帝欢心,给自己谋个晋升的机会;第二,先开个高价再慢慢谈条件,既然他提出了五年平定辽东的大目标,那自然得有相应的丰厚待遇,可惜崇祯压根儿没提这事儿。
但没过多长时间,袁崇焕再次被皇帝召见时,就自己提出了完成五年计划的几个要求:一是得让户部确保钱粮供应;二是要兵部提供充足的武器;三是工部得备齐各种器械;四是吏部得给他用人方面的自由。
除了和辽东局势完全不沾边的礼部和刑部,其他四部都全心全意地为袁督师出力。
面对这些极其严苛的要求,崇祯不仅全部答应,还赋予他自主决断的权力,可袁崇焕却私下与后金勾结,还杀了毛文龙。结果一年过去,后金没被平定,反而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
所以有人讲,崇祯皇帝是因为牛皮吹破后觉得没面子,一气之下杀了袁崇焕,这种说法也并非全无道理。
四、皇帝因此事赐予了尚方宝剑。
这是袁崇焕在杀毛文龙那会儿,为了稳住毛文龙的部下,临时编的谎话。
其实,崇祯皇帝对毛文龙一直很宽容,不仅没收回天启帝赐给他的尚方宝剑,更没想过要杀他。
只能讲,这会儿的袁崇焕真是胆大妄为,不仅敢伪造皇上的旨意,还把杀毛文龙的锅甩给了皇上。
五、全力阻截,绝不让其越过蓟西半步。
这是后金军队逼近北京的门户蓟门关时,袁崇焕亲自赶去拦截之前,用来哄骗各位将领的一番言辞。
那时京城形势危急,将领们都争着要去救援,可袁崇焕不但没答应,反而把援军像撒芝麻似的分散开,让各部各守其位,之后他不顾自己前线总指挥的身份,亲自跑去截击敌人。
这实际上就是在和下属抢着表现“护主”的功劳。
可结果呢,后金军队大模大样地穿过蓟州,径直朝着京城杀来。
别人想出手救援,他偏不让,自己跑去“帮忙”,结果却让敌人轻松突破防线,这样的统帅,难怪会被大家当成大奸细。
六、那东边的人这次来,是打算当皇帝的,已经选定日子准备登基啦!
这是己巳年那场变故里,袁崇焕劝崇祯皇帝考虑和谈时说的话。
这话既夸张又不真实。
皇太极为了达成和解,用了各种法子,嘴皮子都快说破了,连耍赖的手段都用上了,可北京那边就是不肯松口,这让他心里十分憋屈。
河西这块宝地,后金曾收入囊中,却又轻易舍弃。朝鲜已成囊中之物,后金却选择主动撤离。即便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多尔衮起初也并未打算坐拥整个中国的江山。
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竟声称皇太极要来京城做皇帝,还说自己亲自算过卦,谁信这鬼话呀!
他说这话,其实就是想吓唬吓唬崇祯,让他赶紧和后金讲和,别再打了。这样一来,他自己吹的“五年平辽”这个不现实的牛,也就没人追究了——是你不肯和谈,跟我可没关系!
正是这话,把他的真实目的给暴露了——打着抗金的旗号图发展,主张求和不过是为保命。
总而言之,袁崇焕说的那些话,乍一听气势磅礴、冠冕堂皇、让人痛快,可仔细一琢磨,根本站不住脚。
【三妄为】
一、跳过直接领导去提意见,根本没把上级当回事儿。
要是上级的想法跟他合拍,他就乖乖照做;要是意见不合,他就直接不执行。
王在晋提议修筑山海关的重要防线,袁崇焕对此表示反对,并直接向内阁首辅递交了措辞强硬的奏疏。高第预料后金会来夺粮,便下令前线部队撤退,采取坚壁清野策略,但袁崇焕不仅没有服从命令,反而反咬一口。
二、随意斩杀大将,对武将极不尊重。
像杜应魁这种小角色,根本不用多提,为了显摆威风,杀他就跟杀条狗一样,既不向上级请示,也不跟谁汇报。
满桂立下不少战功,职位也比别人高,可他惹恼了袁崇焕,结果几乎没地方可待,最后只能跑到大同去。要是满桂没点自知之明,估计下场也会很惨。
毛文龙这人虽然性子有点野,不好管束,可他在遏制后金这事儿上,别人还真比不了。他多次立下些小功劳,还持有天启帝赐的尚方宝剑,又是皇帝亲封的正一品左都督,可袁崇焕还是把他给杀了。
三、对皇帝又是哄骗又是蒙混。
袁崇焕时常把小事当大事来办,可有时又把大事当儿戏来处理。
皇帝明确反对议和,可他却不管不顾,还是两次偷偷地跟后金达成了议和。
皇上命令他去支援朝鲜,可他却一直拖延,结果害得毛文龙吃了大亏,让皇太极顺利收服了朝鲜,没了后顾之忧。
皇帝没下令处死毛文龙,他却自己伪造了一道圣旨将其杀害。在他看来,圣旨不过是个物件,有用时就是至高无上的命令,没用时连擦屁股都嫌硌得慌的废纸。
【八疑点】
在己己事变那会儿,袁崇焕的那些让人生疑的举动可谓到了极点。
一、并未对敌人的后方区域展开任何行动。
后金攻打蒙古和朝鲜那会儿,袁崇焕虽然没去支援,但也在后金背后搞了些小动作。可到了己巳之变的时候,他连这些小动作都不做了,这太不合常理了。那时候袁崇焕手里兵力充足,他还安排将领们分头把守各处,结果皇太极都打进来了,还守什么守?他亲自去救援,难道是想证明自己不在现场逃避责任吗?
二、在北京周边地区活动神秘,行为反差极为明显。
皇太极确实没从他守的地方过,而是绕道从大古口、喜峰口那边打进来了。
可他让友军撤走,还一路跟着,结果后金军一路顺利取胜,轻轻松松就到了北京城外,这怎么也讲不通吧?
要是说袁崇焕是因为害怕对手太厉害,担心打不过,才用了“慢慢耗”的法子,那他咋能在左安门两次把后金的进攻给打退了呢?
这仗打得太轻松啦,皇太极带兵压到城边,到后来宣布撤军,也就一个来月,袁督师一来,敌军就像见了猫的老鼠,慌慌张张逃走了。
袁崇焕拍胸脯保证五年收复辽东,崇祯点头信了;后来又说敌人厉害得紧,得慢慢来,崇祯也觉得在理。可这打仗咋跟切菜似的,眨眼间敌人就倒了,袁大将军该不会是想拿敌人当筹码,跟朝廷谈条件吧?
三、向朝廷方面施压。
袁崇焕觐见皇帝时夸大其词,说皇太极这次来是要当皇帝,吓唬大臣们,好为达成屈辱协议铺路。
四、最能征善战的将领都遭人暗算了。
宁锦那场仗,袁崇焕拼了命把满桂赶走;皇太极去打朝鲜时,袁崇焕对毛文龙被围攻的情况不管不顾;己巳之变里,赵率教接到以卵击石的命令,结果白白送了命。
此外,后金那边也存在不少让人生疑的地方:
首先,后金去攻打北京并不符合他们的整体战略规划。
后金原本是希望和明朝和平做生意的,为此他们好几次都主动找明朝讲和。后来满清几次打进内地,都没去包围北京城,可这次却围了,这事儿挺蹊跷的。
第二点,他们在北京周边地区的行动缺乏明确目标。
军队在战场上没吃大亏就退到了南海子,袁崇焕派兵放了几炮后,马上又带兵撤走。撤退路上听说袁崇焕被抓进大牢,就又掉头杀了回来。怎么看都像是后金因为袁崇焕才退走,又因为他被抓而跑来给崇祯皇帝施压。
第三点,每次发生大的战争后都会进行和谈。
宁锦之战打响前,袁崇焕曾试图逼迫地方进行和谈,但没能谈成,打仗时,他一直待在宁远城里没出去。
在朝鲜打仗之前,皇太极让方吉纳和温塔希给袁崇焕送去一封信,说要商量讲和的事,“对着天地发誓,以后永远和好。……你就把这话转给你的皇帝”(这段话来自满清官方编写的史书《满文老档》)。
在己巳之变时,竟撤走援军放任敌人深入,还逼迫朝廷进行议和。
说袁崇焕“用计拖延引敌上钩”,这说法完全站得住脚。
第四点,清朝为袁崇焕恢复了名誉。
南明那四位皇帝其实有充足的时间去给袁督师平反,就算袁督师只有一丁点儿能被平反的依据,他们为了赢得民心、稳住局面,也会选择这么做的。
但奇怪的是,满清为了彰显在宁远、宁锦取得的胜利,却给用红夷大炮打伤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平了反,这难道不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吗?
经过上面的剖析,袁崇焕是英雄还是奸邪,一看便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