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弹技术震撼亮相,美国公布两大进度,网友嘲讽:PPT水平都拿不出手!

 70    |      2025-10-09 08:05

当那个视频出来的时候,说真的,整个互联网都炸了。9月22号,福建舰,三架飞机,电磁弹射。就这么简单,但又那么不简单。我看到无数的老外,在那条几十秒的视频下面抓狂,一遍又一遍地拖着进度条,恨不得把屏幕掰开看里面的零件。那种感觉,就好像你跟一个原始人解释手机一样,他完全无法理解,第一反应就是巫术,是假的。最后他们只能憋出一句:这是AI做的吧?你知道吗,这种发自内心的质疑,比任何夸奖都来得震撼,这本身就是对我们这些年埋头狂奔的最高致敬。

真的,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恍如隔世。十几年前是什么光景?福特号,2005年,那可是天顶星科技的代名词,核动力,电磁弹射,我们呢?我们正对着大连港里那艘乌克兰来的“瓦良格”号空壳子发呆,一身的铁锈,像个被遗弃的钢铁巨兽。等到2013年福特号下水,光环万丈,我们的辽宁舰才刚刚学会走路,走得还有点晃。再到2015年,福特号那个红色小车,嗖一下把东西弹出去,全世界的军迷都高潮了,科幻照进现实啊。那时候,我们还在琢磨怎么把辽宁舰这个“训练舰”用明白。

这差距大到什么地步?大到我们自己人里都有投降派。那个叫“船人老姚”的,跟宋忠平老师叫板,说003要是用电弹,他就直播吃翔。你看,连身在这个时代,亲眼目睹着变化的人,他的想象力都跟不上现实的脚步了。结果呢?福建舰的视频糊脸,他倒开始耍赖,说人家没应约。这事儿可笑,但也挺可悲的,它说明这种“中国速度”的冲击力,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框架,哪怕他是我们自己人。更别提那些戴着有色眼镜,几十年如一日地盼着我们崩溃的西方观察家了。

而且这次我们不只是做到了,是做得太漂亮了。那个弹射过程,稳得像块磐石。不管是歼-15还是歼-35,弹出去的瞬间那个仰角,简直霸道,充满了力量感,告诉你什么叫“初始速度给得足”。最离谱的是那架空警-600,那个大盘子,胖乎乎的,结果呢?跑道还没滚完,它几乎是被人一脚踹上天的,爬升角度比战斗机还夸张,就感觉弹射器是“用力过猛”了。你再回头看看2017年就服役的福特号,到现在还在为电磁弹射器干扰F-35C电子系统,导致人家直接“死机”的破事儿头疼。这脸,疼不疼?

美国那边呢?面对这个晴天霹雳,他们的反应,怎么说呢,有点手忙脚乱,甚至有点滑稽。就在我们公开视频的同一天,美国空军参谋长,那个叫奥尔文的将军,在一个会上公布了他们六代机F-47的计划,亲口说波音承诺2028年首飞。这话一出,底下估计都得憋着笑。

因为就在前一阵子,他们前总统特朗普还在那儿吹呢,说引用了某个十八线小媒体的消息,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六代机五年前就飞了。一边是总统级的“遥遥领先”,一边是军方高层的“还在路上”,这信息乱得跟一锅粥似的。这背后,就是他们国内那种撕裂到极致的政治生态。前不久,9月11号,特朗普的铁杆盟友查理·柯克演讲时被枪杀了,总统都下令降半旗了。一个国家内部都乱成这样了,你还指望他们能齐心协力地去推进什么国家级的重大项目?

更好玩的是他们拿出来的东西。以前美国人搞宣传,NASA也好,洛马也好,那效果图做得,高清无码,细节拉满,生怕你看不清他的设计有多牛。这次倒好,不管是空军的F-47还是海军的F/A-XX,给出的官方图,全都裹在一层厚厚的迷雾里,像打了马赛克一样,连个大概的气动布局都看不明白。网友们都笑疯了,说“现在连PPT都做不好了吗?”这到底是怕我们“抄作业”呢——毕竟我们已经实打实地拿出了好几个六代机方案——还是他们自己压根就没想好要造成个什么样?

如果说那个“迷雾战机”是个让人发笑的“期货”,那他们另一个反应,就纯粹是无奈的“现货”找补了。洛马公司宣布,要给F-22“猛禽”搞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升级。听着挺唬人是吧?可升级的是哪批?是最老的那35架Block20,就是空军自己都嫌弃得要死,哭着喊着要让它们退役报废的训练机。结果呢,国会不让,今年5月硬是给否了,逼着洛马必须给这些老家伙延寿续命。这哪里是什么主动出击,分明就是被逼到墙角,没办法了才把旧瓶子拿出来擦擦灰,装点新酒。

F-22这事儿本身就挺唏嘘的。当年YF-22多惊艳啊,干掉了YF-23,本来是未来几十年的铁饭碗。结果呢,先是一个叫奥贝的议员,强行立法禁止出口,断了财路。然后空军又嫌太贵,最后就造了187架。洛马辛辛苦苦搞了个绝世神功,结果没挣到几个钱。有了这个教训,现在的军火商们都学精了,谁还去干那种投入大、周期长、不能外销、还可能随时被国会砍掉的尖端项目?哪有造F-35这种“万国通用”的战斗机来钱快?

这种企业利润至上,整个国家创新动力都在往下掉的氛围,跟我们这边一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当他们还在为利润和国会预算扯皮的时候,我们的军工体系,正用一种近乎“野蛮生长”的方式在疯狂“内卷”。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从滑跃到电弹,满打满算才几年?这种大踏步的前进,背后靠的是什么?是我们整个国家那股向上走的劲儿。

你看看那些新闻,9月11号,厦门的投洽会,签了6440亿的项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头八个月,产销都破了2000万辆。甚至,你手机上一个APP的更新都能看到这种精神。微信前几天给安卓用户更新了个“后悔药”功能,聊天记录删错了5秒内能撤回。这种对需求的快速响应,这种玩了命也要优化的劲头,和美国那种一个项目拖沓个十年八年的官僚作风,放在一块儿看,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我们就是在用这种非常规的,拼尽全力的冲刺,去跑完他们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所以说,福建舰弹出去的,哪里仅仅是几架飞机。它射穿的,是美国几十年来精心构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神话。这种心理上的暴击,比一两件装备的差距要命得多。你看美国现在的回应,不管是那团看不清的“迷雾战机”,还是给老掉牙的F-22续命,都显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像一场笨拙的事后补救。

根子上的问题,已经不是技术瓶颈了。是一个系统性的困局:军工被短期利润绑架,政治被内耗撕裂,整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在安逸和扯皮中一点点被磨没了。当波音的员工在厂里飞叶子,高管们只关心怎么做高股价的时候,你凭什么指望他们能造出划时代的东西来?

现在,攻守之势,真的变了。我们正在用一种近乎飙车的速度,从后面追,到现在,可能已经在某些赛道上领跑了。也许真的用不了五年,当我们的新航母、新大驱、六代机成群结队出来的时候,他们再回头,可能就真的连尾灯都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