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0大“火炉城市”,太热了,有没有你居住的城市

 129    |      2025-08-26 12:28

在我国,“火炉城市” 的说法由来已久,最初有 4 座城市被广泛认可。但随着气候变迁和城市发展,火炉之城的名单不断调整,目前公认的十大火炉城市各具特点,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南宁

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区域。它北部紧靠着我国的大西南,东边与粤港澳大湾区相连接,南部毗邻北部湾。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境内气温常维持在 35-38℃,且年降水量达 1300 毫米以上,丰沛的降水使得暖湿气流极易在此聚集,导致南宁市的夏天呈现出 “湿热交织” 的特点,体感温度往往比实际气温高出 5-8℃。

合肥

安徽省会合肥近些年经济增速迅猛,2023 年 GDP 突破 1.2 万亿元,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保有量突破 300 万辆,尾气排放加剧了热岛效应。2013 年时,这座城市的夏季平均高温(≥35℃)日数仅为 15 天,而 2023 年已增至 38 天,历史最高温更是达到了 41℃。即便在室内静坐,也能感受到热浪包裹,傍晚时分的地表温度仍可达 50℃以上。

南京

南京处在长江下游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出现持续性高温。其最高气温曾达到 43℃,且 35℃以上高温日数年均达 25 天。作为老牌火炉城市,即便入秋之后,南京仍可能遭遇 “秋老虎”,2023 年 10 月上旬就出现了连续 3 天 35℃以上的反常高温。为缓解这一问题,南京已建成紫金山、牛首山等 7 大生态廊道,城市绿化覆盖率达 45%,试图通过植被调节局部气候。

西安

陕西的省会西安是我国的古城之一,城墙内老城区建筑密度高达 70%,再加上北部黄土高原的热浪反射,使得夏季午后气温常突破 40℃。2024 年 7 月,西安曾出现 43.4℃的历史高温,地表温度监测显示部分路段达 70℃,足以煎熟鸡蛋。为应对极端高温,西安在地铁站点、商业街区设置了 200 余个 “清凉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降温保障。

武汉

武汉是老牌火炉城市,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形成的两江三镇格局使得水汽蒸发量巨大。35℃以上的高温是武汉夏天的常态,2023 年高温日数达 45 天,部分区域(如江夏区)温度甚至超过 40℃。更令人困扰的是,武汉的夜间降温困难,2024 年 7 月曾出现连续 10 天夜间最低气温≥30℃的情况,“桑拿夜” 让市民难以安睡。而秋季的 “秋老虎” 往往更具杀伤力,2023 年 9 月下旬仍出现 38℃的高温,打破了 1951 年以来的同期纪录。

长沙

长沙的高温天数在长江中游城市中尤为突出,2023 年高温日数达 61 天,其中 40℃以上天数有 8 天。再加上该市年平均相对湿度达 76%,使得人体体感如同 “蒸桑拿”。湘江水面蒸发的水汽与城市热岛效应结合,形成独特的 “锅盖式” 高温,2023 年夏季有市民实测户外阴凉处体感温度达 45℃。当地政府已推广 “错峰作业” 制度,要求建筑工地在 11:00-15:00 暂停户外施工。

南昌

江西的省会南昌,东有武夷山、西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三面环山的地形将冷空气阻挡在外,而北部的鄱阳湖在夏季形成 “湖陆风”,将水汽源源不断送入城区,形成 “蒸笼效应”。这座城市的极端高温已超过 41℃,2023 年连续 12 天出现 38℃以上高温,打破了 1961 年以来的纪录。为应对高温,南昌在赣江沿岸建成 15 公里长的滨江绿道,利用水体调节功能降低周边温度。

杭州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火炉城市榜单中,浙江省会杭州始终占据一席之地。2023 年杭州常住人口达 1237 万,较 2000 年增长近一倍,城市化率达 83%,大量高层建筑形成 “水泥森林”,加剧了热岛效应。在高楼热岛效应以及钱塘江潮汐带来的湿热气流影响下,该市历史高温达到 42.9℃,2023 年高温日数达 53 天。杭州亚运会期间,组委会曾启用无人机人工增雨,临时降低赛场周边温度。

福州

福州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四面环山的地形使得热气难以扩散。近十年来,该市累计 35℃以上高温日数达 421 天,年均 42 天,2023 年更是创下连续 23 天高温的纪录。为破解 “热围城”,福州正在推进 “东扩南进” 战略,通过疏解老城区人口,在滨海新区建设通风廊道。

重庆

作为老牌火炉城市,重庆被大巴山、武陵山等山脉环绕,长江与嘉陵江穿城而过,水汽蒸发量极大。其历史最高温曾达到 44℃,2024 年 7 月曾连续 15 天超过 40℃,部分区县(如北碚区)极端高温突破 45℃。重庆的热不仅在于温度高,更在于 “湿热焖煮” 的体感,7-8 月相对湿度常达80% 以上,使得人体散热困难。当地居民发明了 “防空洞纳凉”“江边夜宿” 等独特降温方式,政府也开放了上千个地下空间作为公共纳凉点。

这些城市的高温成因虽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的叠加影响。不知道这十大火炉城市中,有没有你生活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