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影院的值班经理老周,凌晨两点推开3号厅的门,手电筒光扫过第五排,黄渤的脸在银幕上拧成苦瓜,台下五张红色座椅空得扎眼。
三小时前,陈佩斯刚带着剧组在这做完最后一场路演,话筒递到嘴边时声音发颤:“这片子排一场亏一场,可观众坐满过道也要看。 ”
现在,散场灯照亮地板上没扫净的爆米花渣,老周对保洁摆摆手:“关电闸吧,这厅明早改放《南京照相馆》。 ”
黄渤的手机弹出猫眼数据时正在吃卤煮。预测票房从5.9亿缩水到4.89亿,悬在5亿分红线上的2000万缺口,比他碗里剩下的大肠还堵心。
零片酬出演、倒贴150万垫付道具费、推掉三部商业片约,所有豪赌都押在陈佩斯身上。 72岁的老爷子把北京四环三套房抵押给银行时说过:“假霸王赢不了真江湖。 ”没成想戏里军阀拿枪逼戏班改词“霸王必须赢”,戏外资本用排片表把《戏台》钉死在午夜场。
天津戏迷王阿姨的手机闹钟定在22:50。连续三天蹲守购票APP,终于在23:20的场次抢到边角座。 “跟特务接头似的! ”她攥着票根挤进影厅,后排打盹的大爷突然坐直:“佩斯出场了! ”
银幕上陈佩斯撞向木柱的镜头拍了七遍,眉骨磕裂的伤口缝了五针。 现场收音里“咚”的闷响,让午夜场80%的上座率有了具体形状,多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年人,零星坐着几个陪爸妈来的90后。
宣发总监李菲撕掉了抖音热梗策划案。400万预算不够买热搜位,团队把陈佩斯八十年代表演《吃面条》的影像重新调色,配上“欠他的电影票该还了”字幕投进中老年社群。
上海某影院经理指着监控屏苦笑:“《浪浪山小妖怪》散场涌出来全是举奶茶的00后,隔壁《戏台》出来的在服务台借老花镜。 ”当猫眼数据撕开观众画像:《南京照相馆》70%购票者年龄18-35岁,《戏台》55%观众超过40岁,00后占比不足15%。
陈大愚倒夜壶的长镜头突然在微博爆了。 镜头跟着他穿过民国戏班后台,铜盆磕碰声里闪过三秒黄渤饰演的“假霸王”对镜描眉。
影评人把这组镜头截成动图:“90万粉丝是老爷子用1亿制作费给儿子买的门票。 ”年轻人涌入陈大愚评论区玩梗时,陈佩斯正盯着天津大剧院监控屏,话剧版《戏台》巡演第三周票房逆跌,台下38%是举着手机的年轻面孔。 有观众晒出双票根吐槽:“电影删了40%舞台现挂段子,节奏慢得像话剧录像带。 ”
改档决策像颗炸错目标的炮弹。原定7月17日上映避开《长安的荔枝》,临时跳档撞上《南京照相馆》首映。 北京影院排片表记录着残酷对比:7月20日市场空窗期单日票房仅1.2亿,十天后《南京照相馆》以30%排片鲸吞单日3.6亿票房。 《戏台》单日最高排片15%,黄金场次占比跌破10%。 某院线经理敲着键盘解释:“上午场《戏台》常空座,深夜场再满座也填不饱影院肚子。 ”
黄渤在青岛路演现场掰碎第五个馒头。 观众提问环节有人喊:“渤哥下次还赌票房吗? ”他捏着馒头渣没抬头:“道具组那筐真馒头,是陈老师拿房产证换的。 ”合同里“票房破5亿分红”的条款成了行为艺术,预测停在4.8亿,2000万缺口比戏里军阀的枪精准。 散场时保洁阿姨扫走他脚边的馒头屑,嘟囔声飘进收声话筒:“放这片子真浪费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