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旨在惩罚巴西的关税大棒,却意外地促成了一个华盛顿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它正在将长期存在隔阂的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推向同一个阵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一场由美国亲手点燃,却可能烧到自己的地缘经济变局。
特朗普政府今年八月针对巴西的百分之五十关税,以及对印度的百分之二十五关税,其背后意图远超经济层面。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听证会上毫不掩饰地将关税调整与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案件进展挂钩,这无异于公开承认,关税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
这记重拳打得巴西经济措手不及。据预测,此举将导致巴西出口额锐减五百二十亿雷亚尔,超过十万人面临失业风险。从圣保罗州的橙汁产业到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无一幸免。前者因关税吞噬所有利润,已有三十七家工厂倒闭;后者每架出口美国的飞机成本陡增九百万美元,一笔二十架飞机的订单直接告吹。
卢拉的反击:攘外必先安内
面对这种几乎是勒住脖子的施压,七十八岁的卢拉展现了老牌政治家的手腕。他没有陷入被动,反而巧妙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团结的催化剂。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他向数万名支持者振臂高呼:“我们不能再当美国的提款机!”
通过将这场贸易冲突上升到捍卫国家主权的高度,卢拉成功地凝聚了民心,个人支持率不降反升。在国内稳住阵脚后,他立刻启动了国际反击。给北京和新德里的深夜电话,正是他反击策略的核心一步。他很清楚,单凭巴西无法与美国抗衡,真正的底牌在于激活金砖国家这个集体。
印度的算盘:敌人的敌人不是朋友,但可以是伙伴
特朗普显然没有意识到,他挥舞大棒的同时,也打醒了印度。他不仅威胁要对印度商品加税,还公开指责印度“倒卖俄罗斯石油赚黑心钱”,甚至强迫印度开放其高度敏感的乳业市场,这在新德里街头引发了“抵制可口可乐”的抗议。
美国的施压,让印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尽管与美国存在复杂的伙伴关系,但在切身利益受损时,新德里表现出了惊人的务实。印度外长苏杰生迅速访问天津,向中方释放“中印关系正回到正轨”的信号。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比美印贸易高出一百七十亿美元。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学者开始在《商业标准报》上公开撰文,分析并赞扬中国反制美国关税的“精准打击”策略,认为值得印度学习。这种转变已经从纸上谈兵走向实际操作,印度开始用卢比购买中国的光伏组件,中印企业甚至在非洲的基建项目上联手,从美国公司手中抢夺生意。
釜底抽薪:真正的武器不是关税,是绕开你
卢拉真正的远谋,并非停留在关税报复的层面。他推动金砖国家扩员至十一国,将沙特、埃及这样的能源和地缘大国纳入体系,是在构建一个横跨亚非拉,能够自我循环的“朋友圈”。这个圈子的核心目标,正在从贸易合作悄然转向规则重塑。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的惊人速度:金砖国家内部的本币结算占比,已从去年的百分之十二飙升至百分之三十五。中国和巴西去年签署本币结算协议后,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中人民币使用占比已达百分之三十八,巴西央行的美元储备因此减少了一千二百亿美元。
印度同样在行动,它开始用卢比从阿联酋购买原油,沙特阿美公司甚至开始用人民币向中国客户开具发票。这些看似孤立的金融操作,连接起来就是对美元霸权根基的侵蚀。当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能用成员国本币提供贷款,当贯通南美的两洋铁路建成并绕开巴拿马运河,美国赖以维持霸权的金融和物流通道,都将面临替代方案。
结语
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本意是分化和惩戒,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粘合作用。它给了卢拉团结内部、整合南美的绝佳理由,也给了在东西方之间摇摆的印度一个向东看的充分动机。它让新兴国家们意识到,单打独斗只会被逐个击破,抱团取暖并建立自己的体系才是出路。
美国普通民众已经感受到了代价,沃尔玛货架上翻倍的巴西坚果价格,福特工厂因零部件昂贵而导致的停工,都只是这盘大棋局中的微小缩影。卢拉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给安理会“换血”,让非洲和拉美拥有否决权,这已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博弈。他所代表的,是整个全球南方国家不再甘当配角、渴望建立一个更公平国际秩序的集体心声。这一次,美国可能真的需要好好上一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