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赎罪券快用完了?一边给以色列递刀,一边捂住自家人的嘴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在柏林的街头,警察用胡椒喷雾和警棍对付着和平的示威者,其中甚至还有犹太裔的面孔。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德国的总理在公开场合,用最坚定的词语,重申着对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拧巴的景象,如今在德国,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说句实在的,要理解德国现在这种近乎偏执的行为,就得翻开它那本沉重到无法呼吸的历史旧账。二战和大屠杀,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刻在了德意志民族的骨头上。战后,从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开始,德国的政治精英们就形成了一种共识,一种非官方的“国家理性”(Staatsräson)。
这词儿听着挺绕口,说白了,就是把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当成了德国国家存在的道德基石。这就像一张“赎罪券”,德国觉得必须时时刻刻攥在手里,向全世界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跟以色列搞好关系,支持它,就等于在政治上给自己赎了罪。
这种心态,在太平年月里,大家可能还不太觉得有什么。可一旦到了节骨眼上,这种“赎罪”的执念,就变得面目狰狞了。
就拿国际法庭这事来说吧。前几年,缅甸因为罗兴亚人的事被起诉搞“种族灭绝”,德国当时可是积极得很,派了律师去,主张说认定“种族灭绝”的门槛不能设太高,不然坏人就都逍遥法外了。这话说的,多正义凛然。
可一扭脸,南非在同一个法庭上告以色列在加沙搞“种族灭绝”,德国的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外长贝尔伯克直接站出来说,“我们看不出以色列有任何种族灭绝的意图”。嘿,这双重标准玩得,简直炉火纯青。
更有意思的是对待通缉犯的态度。国际刑事法院不是对普京发了逮捕令嘛,德国司法部长当时放话,普京只要敢踏上德国土地,立马就给他铐起来。这话说得多硬气,多有原则。
结果呢?同样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内塔尼亚胡,大摇大摆地访问柏林,德国总理默茨亲自欢迎,还说不让他来是“荒谬的想法”。你看看,同样是国际通缉犯,待遇咋就差这么大呢?这“赎罪券”的魔力,真是比什么国际法都好使。
有个叫瓦尔特·本雅明的德国哲学家,他手里有幅画,叫《新天使》。画上那个天使,瞪着大眼睛,看着身后的废墟,想停下来修补,却被一阵从天堂吹来的风暴,无可奈何地推向未来。
我觉得,这个天使的形象,简直就是今天德国的完美写照。它拼命想从历史的废墟里汲取教训,可那股名为“赎罪”的风暴,却让它身不由己,一边高喊着“历史不容重演”,一边却在新一轮的灾难里,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德国是除了美国之外,给以色列提供武器最多的国家。那些飞向加沙的炮弹,有多少是“德国制造”?当加沙的儿童、记者、医护人员成片倒下的时候,德国政客们只是象征性地动动嘴皮子,武器的输送却一刻也没停。
这种分裂,连他们自己都快演不下去了。总理默茨前脚还在芬兰访问时说,看不懂以色列在加沙的目标,伤害平民的行为无法辩解。这话听着像是良心发现了。
可没过一个月,欧盟大多数国家都想重新审查跟以色列的合作协议,以此施压,默茨又跳出来坚决反对,说这对德国政府是“不可想象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演,已经成了柏林的政治新常态。
说穿了,默茨在一次七国集团峰会上的发言,不小心泄露了天机。他说,以色列是在替“我们所有人”干“脏活”。这个“我们”是谁?不就是那些想维护全球霸权的西方列强嘛。把暴力外包给以色列,自己既能维持道德上的体面,又能达到地缘政治的目的,这算盘打得可真精。
不过,德国老百姓也不是傻子。那张“赎罪券”,在民间越来越不好使了。
现在的德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有移民背景,很多人来自中东或者穆斯林国家。你跟他们讲大屠杀的历史责任,他们懂,但你让他们眼睁睁看着巴勒斯坦的亲人同胞正在遭受的苦难而无动于衷,他们做不到。对他们来说,支持巴勒斯坦,不只是政治,更是血脉相连的情感。这些曾经被边缘化的声音,正在改变德国的舆论生态。
有民调显示,现在只有不到四成的德国人对以色列有好感,六成的人对以色列现政府持负面看法。更关键的是,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认同德国因为历史原因就得对以色列负有“特殊责任”的说法。甚至有百分之三十七的人,开始把以色列看作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民意变了,政府怎么办?德国政府给出的答案简单粗暴:捂嘴。
在柏林,喊一句“从河流到大海”,这个巴勒斯坦人争取解放的常见口号,就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警察甚至在一场示威中,禁止抗议者说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理由是“听不懂,怕里面有违禁词”。这简直荒诞到了极点。一个天天把言论自由挂在嘴边的国家,用这种方式来压制异见,真是莫大的讽刺。
但声音是捂不住的。就在前不久,五万多人走上柏林街头,这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示威。游行队伍一直走到国会大厦和总理府,那阵势,说明人心向背,已经不是几根警棍能改变的了。
本雅明笔下的那个天使,最终没能抗衡那场风暴。今天的德国,似乎也深陷在自己的历史执念里,无法自拔。它如此迫切地想要救赎自己的过去,却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将自己捆绑在了另一场正在发生的悲剧上。
说到底,用纵容一场新的灾难,来弥补上一场历史罪行,这本身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这张沾满了鲜血的“赎罪券”,不仅换不来真正的救赎,反而正在透支德国仅存的道德信誉。这笔账,历史迟早会跟它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