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消费者注意!总局出手整治外卖乱象:建长效机制、保食品安全,规范竞争秩序

 90    |      2025-10-09 16:16

当你早上7点在写字楼楼下接过热乎的豆浆油条,当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点开APP下单一份炒饭,当独居老人通过外卖买到降压药——这些看似平常的“指尖操作”,背后是一个连接数亿消费者、数千万从业者、超万亿规模的庞大生态。

9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这场“促进网络餐饮外卖行业健康发展座谈会”,没有聚焦“问题清单”,而是锚定“发展坐标”:在这个与14亿人日常生活深度绑定的领域,如何让“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价值更扎实,让“平台、商户、骑手、消费者”的多方共赢更可持续。这不仅是一次政策吹风,更是为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按下“加速键”。

一、外卖:不止“送餐”,更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

很少有一个行业像网络餐饮外卖这样,在短短十年间从“新鲜事物”成长为“民生刚需”。它的价值,早已超越“填饱肚子”的表层意义,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窗口。

从“促消费”看,外卖是消费市场的“强心剂”。截至2024年,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突破6亿,日均订单量超3亿单,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1.5万亿元。这背后,是“懒人经济”的兴起,更是消费场景的无限延伸:从早餐到夜宵,从正餐到生鲜、药品、日用品,外卖平台已成为“万物到家”的核心载体,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疫情期间,外卖甚至成为保障民生供应的“生命线”,中小商户通过外卖渠道实现“线上突围”,印证了其在消费市场中的“稳定器”作用。

从“惠民生”看,外卖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服务网”。对上班族来说,它是“移动厨房”;对老年人来说,它是“生活助手”;对特殊群体来说,它是“便利通道”。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外卖用户占比已从2019年的3%升至2024年的12%,“适老化外卖服务”成为新趋势。更重要的是,外卖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城市中心的餐饮品质,让小商户的“烟火气”通过屏幕走向全国,这正是“普惠民生”的生动注脚。

从“稳就业”看,外卖是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目前,我国外卖骑手数量已超千万,其中不乏返乡农民工、灵活就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他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街巷,不仅实现了个人就业,更支撑起“最后一公里”的民生服务。此外,外卖行业还带动了餐饮商户、包装材料、配送设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3000万个。可以说,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千万家庭的“钱袋子”,是稳就业大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奔跑中的“成长烦恼”:万亿市场需要“规范罗盘”

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难免遇到“成长中的问题”。外卖行业在狂奔十年后,也面临着需要“慢下来调整呼吸”的时刻。这些问题不是“顽疾”,而是“升级必经之路”——

竞争秩序需要“理性校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部分平台为抢占份额,曾出现“低价倾销”“流量垄断”“佣金不透明”等现象。小商户在流量博弈中处于弱势,有时不得不接受“高佣金、低利润”的生存状态;消费者看似享受了“低价福利”,但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商户服务缩水、品质下降。这种“内卷式竞争”既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也损害了多方利益。监管部门强调“理性参与竞争”,正是为了让市场回归“质量竞争”本质:平台比拼服务效率,商户比拼菜品品质,消费者获得“价质相符”的体验。

食品安全需要“防线筑牢”。“外卖能不能吃”“后厨干不干净”,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尽管多数平台已推行“阳光厨房”“食安封签”等措施,但部分小作坊仍存在“无证经营”“食材来源不明”“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隐患。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商户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也与平台审核、监管机制的“最后一公里”有关。座谈会提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是“给行业设限”,而是为了守护“舌尖上的信任”——只有食品安全有保障,消费者才敢放心点、长期点,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口碑增长”。

骑手权益需要“制度托底”。千万骑手是外卖服务的“执行者”,也是最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面临的“算法困局”“劳动保障缺失”“工作强度过大”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比如,部分骑手为赶时间违反交通规则,背后是“超时罚款”的压力;部分骑手没有工伤保险,一旦发生意外,家庭可能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不是平台“故意为之”,而是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劳动保障体系衔接的“空白地带”。监管部门关注“新就业群体权益”,正是要推动建立适应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让骑手们“骑得安心、干得舒心”。

三、监管“组合拳”破题:从“头痛医头”到“系统治理”

面对这些“成长烦恼”,市场监管总局的座谈会没有停留在“就问题谈问题”,而是打出了一套“系统治理”的组合拳——既立足当下“治标”,更着眼长远“治本”,体现了“监管为民”的温度与“行业护航”的智慧。

常态化监管是“稳定器”。过去,外卖监管可能存在“运动式整治”:问题出现后集中检查,风头过后又回潮。而“常态化监管”意味着“监管始终在线”——通过大数据监测平台竞争行为,定期抽查商户食品安全,动态跟踪骑手权益保障情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监管,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避免了“一刀切”对行业的冲击,让企业在“稳定预期”中安心经营。比如,对平台“二选一”“低价倾销”等行为,监管部门可通过“约谈提醒+合规指导”的方式,引导企业主动整改,而非“一罚了之”。

国家标准是“指南针”。此次座谈会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出台”,这是行业规范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国家标准的意义,在于为行业提供“统一规则”:平台应如何审核商户资质?骑手劳动权益保障有哪些底线要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要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过去“各说各话”的问题,将有明确的“国标答案”。对平台来说,国标是“行为指南”,避免了“政策不确定”带来的经营风险;对商户和骑手来说,国标是“权益靠山”,遇到纠纷时有据可依;对消费者来说,国标是“放心凭证”,知道自己点的每一份外卖都经过规范流程。

长效机制是“压舱石”。行业治理最怕“一阵风”,而“长效机制”就是要让规范发展“成为习惯”。这需要构建“政府监管、平台主责、商户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政府部门负责制定规则、监督执行;平台承担“第一责任人”角色,优化算法规则、合理设定佣金、完善骑手保障;商户自觉落实食品安全要求,提升服务品质;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安评价”,倒逼行业进步。比如,可建立“外卖行业信用体系”,对合规经营的平台、商户给予流量倾斜,对违法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四、多方协同“共绘新图景”:从“规范发展”到“高质量跃升”

外卖行业的未来,不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对立”,而是“多方协同的共赢”。当平台、商户、骑手、监管部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万亿市场将迎来“质的飞跃”——

平台要从“流量思维”转向“生态思维”。过去,部分平台将“用户规模”“订单量”作为核心目标,未来更应关注“服务质量”“生态健康”。比如,优化算法逻辑,避免骑手“为赶时间闯红灯”;合理设定佣金比例,让小商户“有钱赚、能发展”;建立骑手权益保障基金,解决“社保、医疗”等后顾之忧。美团、饿了么等头部平台已开始行动:有的推出“骑手关爱日”,有的试点“弹性工作制”,这些探索值得肯定,但更需要“制度固化”。

商户要从“依赖流量”转向“修炼内功”。外卖不是“甩手掌柜”,而是“品牌延伸”。商户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菜品创新”“食材把控”“服务体验”上:用新鲜食材代替“预制菜敷衍”,用“个性化服务”代替“标准化应付”,用“口碑积累”代替“低价揽客”。事实上,已有不少中小商户通过外卖实现“逆袭”:一家开在胡同里的小面馆,靠“手工抻面+暖心备注”成为区域爆款;一家社区早餐店,通过“提前预订+准时配送”赢得上班族青睐。这些案例证明:品质才是外卖商户的“核心竞争力”。

骑手要从“职业身份”走向“职业尊严”。千万骑手不仅是“配送员”,更是“民生服务者”。未来,随着骑手权益保障制度完善,他们将获得更稳定的收入、更健全的保障、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如,可探索“骑手等级晋升体系”,从“新手骑手”到“资深配送员”再到“区域站长”,让骑手看到“职业上升空间”;可推动“骑手社保灵活参保”,允许骑手根据收入情况选择“城乡居民社保+商业保险”组合,解决“后顾之忧”;还可建立“骑手意见反馈机制”,让他们的声音能直接传递到平台、监管部门,真正参与行业规则制定。

监管部门要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好的监管,是“既划红线,也留空间”。市场监管总局在座谈会上强调“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未来,监管部门可通过“政策解读会”“合规培训课”等方式,帮助平台、商户理解规则;对行业创新行为“包容审慎”,比如对“无人配送”“智能取餐柜”等新技术应用,给予“试错空间”;建立“问题快速响应通道”,让企业遇到政策疑问时能“找得到人、问得清事”。这种“服务型监管”,将让行业在规范中更敢创新、更有活力。

五、结语:当外卖行业“有温度地规范”,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从“饿了么”“美团”初兴时的“补贴大战”,到如今监管部门推动“国标出台”,外卖行业的十年,是中国平台经济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缩影。这场座谈会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当下问题”,更在于为行业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对消费者来说,未来点外卖,将更放心(食品安全有国标)、更省心(服务标准统一)、更暖心(骑手配送更安全);对骑手来说,将不再是“算法下的工具人”,而是有保障、有尊严、有奔头的“新就业者”;对商户来说,将告别“内卷焦虑”,在“公平竞争”中靠品质赢得市场;对平台来说,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成为“民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对国家来说,外卖行业将更有力地支撑“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大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我们再次打开外卖APP,看到的将不只是一份份餐品,更是一个“规范、健康、有温度”的民生生态——这里有千万骑手的奋斗故事,有中小商户的创业梦想,有监管部门的责任担当,更有14亿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场“为了更好发展”的座谈会,始于每个参与者对“高质量未来”的共同奔赴。

外卖行业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一次,它将跑得更稳、更远、更有力量。

#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