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拉姆争夺升温!特朗普放话重返,中俄伊强硬反制

 188    |      2025-10-09 00:53

文︱柳扶风

本周,喀布尔和华盛顿,老名字又被提起: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围绕“要不要拿回”“能不能重返”,话题升温。

阿富汗临时政府再次放话,不接受任何外国在阿境内驻军。

美国这边有人把它当筹码,想借题发挥。

周边国家也在谁会先亮底牌。

先把账本翻清楚。

2021年7月2日,美军夜间撤出巴格拉姆,基地交给阿富汗政府军。

同年8月15日,塔利班进入喀布尔,随后接管该基地。

再往前,2020年2月29日,美方与塔利班在多哈签署协议,约定撤军时间表。

今天谈“重返”,绕不开这三步。

特朗普对巴格拉姆并不陌生。

2021年他在电视采访里说,美国本该把基地留住,还声称那里“离中国很近,离中国制造核武器的地方一小时”。

这话后来他又重复过几次,用意很清楚:当筹码、当话题、当敲门砖。

但地理和现实不按口号走,这点他也明白。

说狠话容易,落地难。

阿富汗当局态度一口咬死,不给驻军,不给基地。

美国国内也有自己的难处,二十年战争留下太多阴影。

按美防部统计,美军在阿战死2461人、伤者逾两万。

因为这个,国会和公众的耐心都不多了。

就算真要动,路怎么走?

从海湾飞过来距离远,油耗大,回转慢。

要近一点,就得过巴基斯坦或中亚。

可巴基斯坦在2021年6月就公开说过“绝不允许”美军驻基地。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也很谨慎,俄罗斯在塔吉克斯坦还有驻军。

再说盟友。

2021年北约跟着美军一起撤,英国、德国都吃过苦。

如今让他们再回去,难度比当年撤出还大。

欧洲现在手头有乌克兰这摊事,军费被掰得很紧。

同样,他们也不愿给中亚再添火头。

周边国家的反应同样要算进去。

中国、俄罗斯、伊朗都不想在家门口多出一支外军。

中国和阿富汗保持沟通,2023年9月13日还任命了驻阿大使。

俄罗斯在中亚有安全安排,伊朗与美方长期对立。

中亚几国更在意边境安稳和生意通道。

地面上也不是空地一块。

喀布尔至今偶有爆炸袭击,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还活跃。

巴格拉姆现在掌握在塔利班手里,被当作主要空军基地使用。

如果外军硬闯,抵抗不只来自一面。

结果很可能是摊上长期纠缠。

对美军而言,巴格拉姆当然有诱惑。

从这里起飞,反恐和侦察更顺手,回路也短。

但反恐讲的是信息、人脉和合作,不只是跑道长不长。

没有东道主的点头,优势立刻打折。

另外,袭扰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看一眼钱袋子也重要。

2023年1月5日,中资企业与阿方签了阿姆河流域石油合同,期限25年。

铜矿、道路、电力等项目也在摸索推进。

一旦基地问题搅在一起,投资就会缩手,工地就会停摆。

谁都不愿在瓦罕一带天天拉警戒线。

中国的关切很直接。

边上就是瓦罕走廊,边境线短,但山口多、天气险。

中阿两边一直在对接边防、打击跨境犯罪,也在做商业往来的小步。

中国的底线是安稳,不要外军把枪口挪到门前。

这不是逞强,是不想让麻烦越滚越大。

回到特朗普的打法。

他惯常先把话说满,再看看对手让不让步。

拿巴格拉姆这张牌,既是对内表态,也是对外下棋。

但真要变成驻军行动,门一层一层都不好过。

任何一步走错,代价就会成倍往上翻。

接着美国现在手里的手段主要是非军事的。

制裁、金融、航权、援助,这些螺丝还能再拧紧。

阿富汗央行的海外资产还在争议中,民生援助时松时紧。

如果要施压,大概率从这里下手。

同样,这些手段也会反噬区域合作。

傍晚的巴格拉姆跑道上,风刮过裂开的沥青,几名持枪的巡逻队坐在皮卡后斗,远处传来礼拜的呼唤声,塔楼上的白旗被灯光照着缓缓摆动。

下一步是继续在话头上加码,还是有人真想把兵马往这条老跑道上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