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毛衣里的温度
整理衣柜时,一件藏在最底层的藏青毛衣滑落出来。针脚算不上细密,领口处还磨出了圈浅浅的毛边,却是我如今最宝贝的衣物。
那是母亲生前织的。高三冬天格外冷,我总抱怨校服太薄,晚自习冻得握不住笔。某个周末回家,母亲塞给我这件毛衣,说:“赶了半个月,你试试合不合身。”她眼底有淡淡的青黑,指尖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毛线絮——那些日子她总说要加班,原来是躲在灯下为我织毛衣。
后来我带着它去了大学。第一次离家的冬天,宿舍暖气不足,裹着这件毛衣,仿佛母亲还在身边。有次不小心勾破了袖口,我急得差点哭出来,还是宿管阿姨帮我补好,只是补痕终究显眼。
母亲走后的这几年,我很少再穿它,怕洗多了会坏,怕岁月磨掉它最后的痕迹。但每年换季,都会拿出来晒一晒,阳光落在毛衣上,会散发出淡淡的、类似母亲身上肥皂的清香。
此刻我把毛衣贴在脸颊,粗糙的毛线蹭得皮肤微痒,却暖得人眼眶发热。原来有些温暖从不会随时间消散,它藏在针脚的纹路里,藏在熟悉的触感中,在每个思念的瞬间,悄悄漫过心底。
这件旧毛衣,早成了母亲留给我最温柔的念想,替她继续暖着我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