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没有道歉,日本阻挠阅兵,中方提出交涉,谁给日本的勇气?

 64    |      2025-08-29 19:47

日本为何阻挠中国阅兵?中方坚定回应,谁在暗中支持?

哎,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距离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只剩一个星期了。

大家伙儿都满心期待,这场盛典不光是回顾历史,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面貌。

想想那些牺牲的先辈们,我们的心头总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敬意。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却忍不住跳了出来,通过外交渠道公开呼吁欧亚各国别参加阅兵。

他们的理由呢?

说中国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太浓。

这事儿一出,我国外交部立刻提出了严正交涉,要求他们澄清和改正。

为什么日本要这么做?

背后是谁在给他们勇气?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实话,看到日本的举动,我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就像一句老话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过去,又怎么能走向未来呢?

咱们回想一下,8月24日那天,日本政府突然发声,批评中国举办的纪念活动。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些小插曲。

就在十几天前,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投降80周年纪念日讲话。

他是这么说的必须将那场战争的教训以及悔恨牢牢记在心中。

(旁白石破茂的语气听起来很诚恳,但他的话里却避开了道歉二字,感觉像是在绕弯子。

)他没有一次提到对受害国的道歉,这不禁让人感慨。

日本政府近年来态度变化很大。

比起1995年的村山谈话和2005年的小泉谈话,现在他们的话越来越含糊,甚至试图让后代摆脱责任。

安倍时代,他们还屡屡参拜靖国神社,这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个伤心事。

教科书也被改得面目全非,九一八事变成了满洲事变,南京大屠杀成了南京事件。

你说,这不是在逃避历史吗?

这事儿发展到这里,还真有点一波三折的味道。

起初,大家都沉浸在阅兵的喜悦中,谁也没想到日本会突然冒出来捣乱。

接着,媒体报道越来越多,有人开始分析日本为什么这么大胆?

难道他们不怕国际社会的批评?

这里头,德国的态度可不能忽视。

德国在二战后的认罪一直做得比较到位,默克尔时代,中德关系还挺融洽的。

但现在,德国换了领导,新总理默茨和外长瓦德富尔对中国越来越强硬。

8月18日,瓦德富尔和日本外相岩屋毅举行了首次战略对话。

他们讨论了中东和乌克兰问题,但瓦德富尔却公开批评中国,说我们总想单方面改变台海、东海和南海的局势。

(旁白瓦德富尔的发言听起来义正词严,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老套的中国威胁论吗?

)这番话不光代表德国的立场,也给日本吃了一颗定心丸。

想想看,两个曾经的轴心国,现在又联手针对中国,这场景让人忍不住感慨历史惊人的相似。

德国的撑腰,让日本更有底气去阻挠阅兵,试图转移视线。

好在,中国可不是任人欺负的。

8月26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站了出来,语气坚定却不失温和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完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只有直面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和平之路。

(旁白发言人的话像一股暖流,提醒大家,真正的勇气来自于对历史的尊重。

)我们要求日本澄清并改正错误,强调如果他们想被国际社会接纳,就必须正确认识历史。

军国主义的心思如果不死,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严厉的后果。

这番回应,让人觉得踏实。

中国如今的发展有目共睹,阅兵上将展示的那些先进装备——从国产主战武器到新型无人装备,都代表着我们实力的飞跃。

国务院新闻办说,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次亮相。

想想那些战略重器在长安街上列队,你会不由自主地自豪。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是左传中的名言)我们不会因为强大而欺凌别人,只会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日本的举动虽说让人失望,但也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

回顾整个事件,从阅兵的期待,到日本的插手,再到中方的有力回击,这过程像是一场小小的历史戏剧。

希望日本能醒悟,真正用行动来弥补过错。

毕竟,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宽容不是软弱,而是力量。

咱们中国会继续走和平发展的路,期待下一个80年,世界变得更美好。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