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黄沙中,一座座崭新候车亭在喀什街头拔地而起,背后竟藏着这些匠心设计!
喀什的夏天,风沙与烈日交织。但在城市主干道上,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组装着新型候车亭。不锈钢骨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钢化玻璃幕墙逐渐成型,一座兼具现代设计与民族特色的公交站台悄然亮相。
01 风沙中的坚守,边疆候车亭安装实录
七月的喀什,午间气温直逼40℃。安装团队抢在清晨六点开工,赶在风沙加剧前完成当日作业。“每个地脚螺栓必须深入地基80厘米,保证16级大风也纹丝不动!”项目经理指着加固装置说道。
现场工人来自江苏、新疆两地,有的负责调平立柱,有的焊接顶棚支架。72小时完成一座候车亭的组装调试,这样的速度让路过市民频频驻足。
“以前等车晒得脱皮,下雨没处躲,新站台简直救了命!”一位带着孩子的维吾尔族大妈用普通话感慨道,这句话让全身湿透的安装队员笑逐颜开。
02 为何喀什候车亭需要特殊设计?
传统候车亭在新疆面临严峻挑战:夏日紫外线强度超平原3倍,冬季温差可达60℃,春秋季风沙肆虐。2018年曾有候车亭因强风整体坍塌的先例。
我们为此批候车亭注入三大核心技术:
防风沙设计:整体采用航空级不锈钢,顶棚倾斜15度导风,减少沙尘堆积
抗紫外线处理:镀膜玻璃隔绝90%紫外线,专用涂层保证五年不褪色
智能功能集成:预留智能显示屏接口,支持实时公交查询功能
这些站台不仅提供候车功能,更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装饰纹样融入艾德莱斯绸元素,现代设计中流淌着维吾尔族文化基因。
03 一带一路上的民生工程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市,公共交通升级关乎民生更关乎国家形象。本次建设的28座候车亭覆盖喀什老城区主干道,预计每日服务客流3.2万人次。
“从设计到安装历时半年,我们十次修改方案。”项目总工程师展示手机里的设计稿,“既要符合西北地区建筑规范,又要体现民族特色,这个过程比想象中更难。”
现场照片显示,工人们正在吊装候车亭主梁,特殊设计的双拱结构能有效分散风力。每个连接点使用三重防护螺母,防止震动松脱——这些细节在平原地区几乎从不考虑。
夜幕降临,首批投入使用的候车亭亮起暖黄色灯光,照亮乘客幸福的笑脸。民生工程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在风沙雨雪中默默守护每个出行者的日常。
这些融合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候车亭,正如丝绸之路上的现代驿站,连接过去与未来,见证着边疆城市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