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我一直没敢说,其实樊振东是不是入选感动中国,对我们球迷来说,真是无所谓。这事儿我倒是不在意他是不是上台领奖,也不在意他是不是被评为年度人物。反正我只知道,他在场上的表现早就已经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就说那次巴黎奥运会那场球吧,张本智和一开场就像喝了浓咖啡一样快节奏出击,我们都还在担心,他能不能稳住,但结果甩出个0-2,换句话说,就是落后两局。那场比赛,我就愣住了一瞬间,心里跟被针扎了一样刺痛。大家也都知道,输球其实很正常,谁都能接受,但我特别不能接受那种感觉——我们队在场上被动,像一块被拖到火炉里烤的鸡,明明有手有脚,却束手无策。
而更让人心碎的是那一刻的气氛,没有人敢大声喘气,空气仿佛都被压死了,队友们似乎都在自责,只有他,那个平日里被称为“闪电”的小胖,像变了个人一样,从那种迷失中开始了逆转。你知道我昨天看到一段视频,特别是他在赛后那种眼神,或许没人注意到,只是一个微微的躺倒,随即又站起来,继续拼,到最后改写了历史,那场比赛变成了经典,变成了传奇。其实那胜利,我敢说,比任何冠杯都更让人感动。
你说他是不是入选感动中国?我不在乎。有人会说他不够光鲜亮丽,不够偶像气质,可你真试着想象那种场面,场上他的每一次反击,每一次追求,每一次不服输的眼神,是怎么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的?每次他挤出那种喘不过气的瞬间,拼尽全力的瞬间,我都觉得比判了几个奖还要珍贵。咱们中国体育的精神,不就是在这些最关键的瞬间,能拼出来的那种坚韧不拔吗?能够在巨大压力下咬紧牙关,反败为胜,这才是真正的感动啊。
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精神代表”或者”国家荣誉“,那些都是假套话。我们习惯看到的,是运动员在场上的拼搏和坚持。比如说樊振东这个人吧,他早在巴黎对阵张本那场赢了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开始觉得,他可能就是那种用拼搏写入中国体育史的人。你别说,除了张继科,能在20年内逆转大赛中逆袭的男单选手屈指可数。这还不止是技术比拼,更是心态上的比拼。什么基本功、战术都只是表面,内核才是那份意志力。张继科有,樊振东有,他俩都明白那种在时间和压力面前,保持冷静、逆流而上的力量。
你可以说,还是有人不识趣,说的那些感动不感动都无所谓。他们瞧不上这种情感,用“运动场拼出来的胜利”过滤一切,但我觉得你们真是不懂我们这些球迷。我们不是看冠军的数字或者奖牌的多与少,我们是看那一份激动,看到那场比赛的瞬间,心脏都弹的一下。
其实樊振东已经用他的行动,刻在你我心里。当他在那个赛场上站得直直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却用尽全身力气,最终逆转的那一刻,没有人会永远忘记。这种感动,不是用奖牌可以衡量的。你要说他有没有入选感动中国?我觉得,早就早到别的国家去领取了。这不单是比赛的胜利,更是我们拼尽所有的那份坚韧。
但我也知道,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始终看不懂体育的那种“感动”。他们只相信奖状和各种虚名。哎,那就让他们去吧。反正我问自己,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回头看一眼那个逆风翻盘的瞬间?我猜,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真正让人感动的,从来都不是奖牌,而是那份被汗水浸透、用生命在拼的精神。
就像我之前陪朋友喝酒,他说:你不觉得他们这些运动员,都是在用拼命在证明自己?我说,我就知道,你没懂。其实你要是跟他们对话,问一句:“你是真的喜欢这个项目,还是只为了那些奖牌?”他们心里都清楚。关键是那份坚持,那份绝不放弃。你输掉了一场比赛,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你在场上的每一次坚持,都在告诉全世界,无论多难,我都要争一口气。那才是真正感动的地方。
所以我才觉得,这些运动员,想要入选感动中国也好,不入选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瞬间,那些你我都曾经在深夜里反复回想的画面。那些生动到能让人背起行囊,带着朋友圈的微信截图,回想起来都还心潮澎湃的片段。
这人啊,真就这么过得去吗?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那些“感动”都一笑了之。还是说,要多点时间,在比赛里多点“逆风翻盘”,下次还能有人买账吗?反正我是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