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美俄会谈的消息,地点定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这事怎么看都带着历史和现实混剪的味道,普京去见特朗普,选择的不是华盛顿,不是纽约,不是哪个老牌谈判胜地,偏偏选了这块美国最西北、俄罗斯最“近”的领土,随便查查地图,白令海峡最窄处88公里,海对岸就是楚科奇,冷热两头的极地气息,有点魔幻。
说起阿拉斯加,俄罗斯人想起来心里总归有点不是滋味,被卖掉的领土,十七十万平方公里,价钱白菜,720万美元,算下来每英亩只值2美分,这个常常被国内段子手拿出来调侃,什么“最亏一笔买卖”,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买卖背后全是无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那时候头大,财政没法维持,克里米亚战争一通猛花,8亿卢布直接底裤都快扯没了,国库透支,比后来苏联搞阿富汗还惨。
阿拉斯加本来靠捕鱼、海獭皮赚了些钱,18世纪末那些毛皮商人顺着海岸线一路跑,最远到加利福尼亚,皮毛繁华一阵。但资源被杀掠没了,收入直线下滑,俄国政府一看,这地方留着就是赔本赚吆喝,驻军物资从西伯利亚背百来天,钱花得比产的还多。财政大臣要不是急了打死都不会说出“卖了算了”这种话。
英国那会儿一直在加拿大旁边想着偷袭,俄国更担心克里米亚再来一次,这块飞地随时可能变成英国人的抢地,俄驻美大使斯托克尔拍胸脯:“钉给美国,英国就闹不起来。”买卖一成,沙俄拿了钱喘口气,顺带把英国逼到只能在加拿大玩自己的。
帝国战略也变了,哥尔恰科夫那句话后来让历史老师讲了一大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黑龙江流域”,意思很明显,别再折腾美洲北边,还是回去搞远东吧。阿拉斯加移交那天现在定成“领土日”,但俄罗斯人提起这事总归是心里有根刺,有点像被砍了一块心头肉,历史课本说叫“世纪遗憾”。
反过来看现在普京来谈乌克兰问题,选阿拉斯加会场,气氛刚刚好。不用担心ICC通缉,美国自己都不认那个海牙法庭的管辖,安克雷奇一下子成了政治安全屋。俄罗斯媒体一口咬定这是对泽连斯基的外交胜利,乌方不敢参加,俄方还翻出当年俄美“和平解决领土问题”的老话,乌克兰现在有什么谈判模板,大家心里门儿清。
1867年沙俄卖阿拉斯加做了三道算题:钱紧、地缘压力、战略转移。现在普京面临的局面跟那会儿有点像,财政压力,资源分散,地缘敌对,事情的底子一个样。乌克兰东部和克里米亚已经被俄控制,再打下去,欧洲撑不住,乌克兰自己更是捉襟见肘。段子手最爱讲的“以土地换和平”,这套俄罗斯早就见过,不是什么新鲜事。特朗普谈判风格国内网友都熟,“美国优先”,先和普京聊,欧洲你们先等等,桌边都没你们的位置。美乌俄三方框架,资源向印太转移,老美算账弃乌其实早晚的问题。
俄方目标,“乌克兰不能进北约”,这个底线没松过。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说方案里必须明写“乌克兰永久中立”,美方能接受实控区归俄,但要俄罗斯在其他地方让步,比如哈尔科夫一带。网友讨论最多的就是制裁是不是就此松绑,俄乌停火能不能真正落地,欧洲到底在被谁割韭菜。历史戏再次在阿拉斯加重演,几百年前卖地的钱缓一时,但后面金矿和石油全让老美捡便宜了,每年资源收益比当初的720万美元多上百倍,俄国人心里当然疼。普京要谋个喘息,同样是拿时间空间换缓冲,经验太像老祖宗了。
阿拉斯加对美国来说地位早就和冷战时期不一样,当年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直面苏联远东,现在更是牵着北极航道、破冰船、油气开发、战略资源,整个地缘竞争都上新了。俄罗斯破冰船队世界第一,阿拉斯加却是唯一真实美国在北极有根的地方,怎么看都是资源博弈,双方谈合作,美俄能源牌桌还藏了底牌。
特朗普要的是“美国优先”,不想在欧洲再继续砸军援,俄乌达成协议就能省下千亿美金,政治加分,资源调配往印太,未来焦点都在太平洋。对俄罗斯来说,制裁能松才是硬道理,经济缓不过来所有地缘操作都打不出效果。
阿拉斯加州博物馆,1867年的油画一直挂着,俄军降下双头鹰,美军升起星条旗,历史就是这样交替循环,画面里那一刻却定格成全球权力的转变点。后来美国靠那块地捡了黄金石油,建设北极基地,现在又变成谈判主场,这种历史感谁看了都要多想几句。
怎么看这次会面都是几百年前“领土买卖”的新演绎:一个国家在衰落时被迫卖地自救,现在又在压力下出来谈判,地理位置、资源、国际关系、法理安全综合到一个点上,交易桌上全是算计和试探,没有绝对的输赢。 普京踏上阿拉斯加,是历史的再现,也是现实的无奈。每一次领土转手,拼的不是短期利益,是大国格局和民族记忆,历史在此处总是回头再走一遍,不管谁做买家,谁做卖家,最后刻在地图上的归属,注定是变数。
未来俄美在阿拉斯加谈的,不只是乌克兰问题,更是制裁松紧、北极开发、全球战略的全局。两个“帝国”在同一块土地上对话,既有历史幽影,也有现实阳谋,谁能把账算清,谁能让局转圆,大家都等着看。izações jornalistas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