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签字那一刻,安静,其实没什么仪式感。山西队终于等来于米提,广州队那边则点着头,张文杰和另一个小将打包装箱。都是年轻面孔,笑容还带点羞涩,毕竟这不是商业剧本,也没人安排煽情对白,只有真实背景下的喜怒哀乐和一屋子的希望。
2换1,纸面上看太普通,但翻开背后的数据、阵容和联赛结构,故事跳出来。于米提,2004年生,身高1米96,样貌青涩点,靠打球的样子远比镜头里风光。菜鸟赛季44场,首发6次,26.4分钟,7.3分2.7篮板1.4助攻,还有32.2%的三分命中率场均1.3记远投。翻遍同龄人,能有这种攻防表现的,不多。尤其锋卫摇摆位置,灵活。教练喜欢这种年轻人,什么都能试,什么都敢拼。上个赛季看他,攻框狠,三分投得心里完全没包袱,空切、防守协防倒是够用,经常能追身封盖。观众印象里就是,不花哨,实用,好像体能用之不竭。又肯钻研,训练前后都在和队友或体能教练请教动作。有点蜗牛的劲头。
别人夸他,不是没有理由。今年春天中国男篮短训营,于米提混得很稳健。阿迪达斯全球训练营邀请名单里,媒体都注意到他的名字。记者凑近问张镇麟怎么看年轻一代,张镇麟直接点他的名,说有潜力、动作细节多、很冷静。一个国家队当家前锋愿意公开点赞,这对一个刚成年、一脸稚气的孩子是什么感觉?于米提没表态,只是傻笑。
交易完成后,大部分球迷第一时间是刷微博,山西球迷先乐了。上赛季34胜12负,联盟第二,阵容厚度够但锋线还缺新鲜血液。老将快到瓶颈,教练早就琢磨要补短板。现在补上了,就是想要的类型。山西官方声明出来,一句话没废话,欢迎于米提,希望他快速融入。群里议论拉满,"山西空降一小将,锋线添动力,下赛季能不能冲击总决赛?"眼下不好说,但他这个稳定的中外线攻守轮换,人手是真的够了。
广州球迷有微妙的情绪。毕竟12胜34负,球队第15名,季后赛提前没戏。大批量启用年轻人,主教练逼着换血,成绩也该磨着熬熬。放走于米提,一度有点肉疼,但张文杰这个筹码,不简单。身高1米9出头,双能卫,05年生,去年刚签山西,今年在加拿大学球,身体素质吓人,突破动作灵活,经常是二次加速就炸扣,气场拉满。去年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他是最有价值球员。高光时刻还频繁登上热搜,熟练操作自媒体互动,什么vlog、斗图,永远走在流量前线。广州这赛季要的,其实就是这股新鲜劲。俱乐部解读交易,话说得非常客气,"着眼未来,提升阵容厚度"。但是转会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大家都说"要不是于米提要走,张文杰早轮不到咱"。有种赌未来的胆气,但没人肯承认。
别小看这样一笔交易,一边是立竿见影的补强,一边是资源和票房的想象空间。山西的打法靠整体,后场稳定,锋线一直强调轮转和防守强度。于米提来了,场均能给出六七分,命中率未来上升,什么球迷都愿意给时间,哪怕一两场没融入也没人怪。只是主教练平时比较严厉,传说训练场很少有笑声,所有年轻人成才都离不开那股压力。没人能保证于米提会不会像在广州那样迅速适应,但只要肯防,山西队不会让他闲着。
张文杰身上,匹配上广州的风格更合适。主打一拨年轻球员,能突能投,得分没人能保证,但拼劲感人。广州媒体直接开玩笑说"小张勇敢得很,万一真成下一个郭艾伦咋办?"郭艾伦从辽宁爆起来,全凭速度和身体素质起家,张文杰每场都会制造些热点。写微博,发照片,平时互动数据都不低。俱乐部做好全套宣传方案,就是要让这笔转会变成市场转型的敲门砖。大量球迷喜欢跟着新星走,票房和关注度,这才是球队在意。老板一句话点透:"谁说成绩和票房不能兼得?"
看回双方阵容架构,一支球队在争冠期,一支赌未来。山西去季主打成熟阵容,张宁和外援得分保障,锋线轮换正缺个能攻能防的年轻人。于米提,年龄摆在那,再出色也要能融入体系才行。广州这边,输球氛围压抑,年轻人氛围轻松已成主流,就盯着挖掘下一个“爆款球员”。张文杰想要立足,机会多,刚好能填补后场空档。两边粉丝各有所盼。
这笔转会更像一次利益交换。山西放手未来,押注现在;广州要年轻筹码,点燃新生代。没人能确认接下来谁“血赚”,但只看社交话题和转发热度,流量早就拉满。换做以往,CBA转会关注度多数集中老将或知名外援,年轻球员掀起讨论,不多。于米提和张文杰,一个代表潜力,一个代表流量和市场。
赛季都没开打,山西主场已经跃跃欲试。有球迷晒出新买的印着“Yumiti”的球衣,说今年一定支持到最后。广州老球迷也有人留言,“希望小张一上场就敢打”,配一张高中的扣篮动图。官方互动区下方,分析、调侃、祝福全都有。大家都清楚,这样的交易一次次发生,但真正能让球迷动心,有共鸣,还是要靠场上表现。
两队最后握手,礼貌。教练组相互寒暄都点到为止。真正的故事,还要看赛季揭幕。于米提穿新球衣第一次亮相,是不是能融入山西一贯的快节奏冲击?张文杰租借期表现出来,能不能成为广州后场的新宠?纸面数据容易统计,可是板凳末端起身到主力轮换,靠的还是现场表现——每一次对抗,每一球命中,每传一次关键球。
对比两队赛季规划,山西继续冲高排位,加深锋线厚度,希望找到外援与本土的最佳平衡;广州就看年轻人有多少成长空间,谁能打出来谁就抢票房。数据再多也没法预判谁更赚。或许半年后又有新的交易,又一轮讨论。现在,属于球员、属于球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你怎么看?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