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震惊!一国已跪下?特朗普再下最后通牒,250%关税杀气腾腾,谁敢接招?

 143    |      2025-08-09 12:27

许多国家被迫屈从于美国的关税压力,这使得一个看似美国大获全胜的局面,却在经济分析师群体中引发了严重警告。这种不断升级的关税攻势,究竟是美国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的有效手段,还是以牺牲自身长远利益为代价的自我消耗?本文将剥开表面现象,揭示这场关税狂潮背后隐藏的深层风险。

不少国家和地区,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最终选择了妥协。今年7月31日,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正式启动了第二波全球关税行动。这份新令针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欧盟、英国、以色列、日本、印度、泰国、叙利亚、瑞士、南非和菲律宾等主要经济体。

从今年8月1日起,这些被点名的国家和地区,将被征收10%到41%不等的关税。即便未被明确列出的经济体,也统一面临10%的税率。值得注意的是,这距离今年4月发起的第一轮关税行动仅过了三个月,而此前的90天暂缓期,恰好在8月1日到期。

许多国家被迫坐到谈判桌前,签署了协议。这些协议要求它们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欧盟除外),同时承诺增加对美投资,采购美国的军火、能源和农产品,甚至需要应对转口贸易。

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美国的主要经济伙伴和盟友,包括世界上数得着的经济体,都在这轮攻势下做出让步。这使得特朗普认为自己的关税策略非常有效,也助长了他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的意图,他相信其他国家根本不会反抗,只会一次次地让步。

新一轮高税率袭来

就在行政令签署后不久,特朗普总统的下一波动作便接踵而至。今年8月4日,他便公开宣称,将对印度加征惩罚性关税。这显示出其快速升级冲突的决心。

仅仅一天后的今年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抛出了更具震撼性的消息。他表示美国将对药品加征关税,并且计划将税率逐步提升,从初始的少量加征,一路飙升至150%,最终高达250%。

同时,他还预告,下周将把关税措施扩展到半导体和芯片产业。他对此举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让药品在美国生产、降低药品价格、增加美国的国家安全。”他设想高额关税能迫使外国药企在美国建厂,从而实现药品在美国本土制造,进而带动价格下降和供应安全。

经济学家发出警告

然而,业内专家和经济学家对此却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所谓的成果可能带来更多损失。他们认为,这种策略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实际伤害巨大。

以加征关税为例,2018年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导致汽车和建筑行业的生产成本急剧飙升,这些额外成本最终都被转嫁到了普通消费者身上。因此,如果现在对全球商品全面加税,物价的疯狂上涨和通货膨胀的恶化,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高盛公司预测,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达到了30%,这一数字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并非空泛的预测。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此番操作可能削弱美国经济的优势。美国经济真正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服务业,仅在2023年,服务贸易顺差就接近3000亿美元,这支撑着国内410万个高薪就业岗位。

特朗普却执意要逆势而为,试图通过高额关税强行将制造业拉回美国本土。经济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损害美国经济的根基。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是建立在商品贸易逆差换取服务贸易顺差的基础之上。

伙伴纷纷另寻出路

这种关税行动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使美国面临国际孤立的风险。当特朗普采取关税措施时,其他国家并没有坐以待毙。欧盟正在积极与拉美国家商谈自由贸易协定,而英国也已正式加入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就连美国传统的盟友如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同样被列入了加税的名单之中。这种外交模式,尽管在短期内似乎能够达到一些目的,但实际上却在消耗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加拿大媒体曾直白地指出,如果今天能对盟友加税,明天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越是施加压力,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速度反而越快。当其他国家忙着抱团取暖,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和合作机制时,美国却在一步步地将自己推向孤立。

那些被迫让步的国家,在协议中看似得到了某些好处,但其本质却可能是美国的一种策略。例如,要求对方国家采购美国产品,表面上看是为了扩大出口,实则很可能是将成本更高的商品推销给对方。

韩国曾被迫承诺向美国项目投资3500亿美元,然而这些资金即便到位,美国企业也未必真正落地投入生产。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要求别国对本国产品实行零关税,自己却保留着10%到20%的关税。这种做法,连美国国内的企业都开始感到不满。

以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为例,他们抱怨说,由于钢材成本的上涨,他们已经失去了20%的市场竞争力。这清晰地表明,关税的保护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对本国企业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结语

特朗普总统持续推进的关税行动,其真正的代价正逐步显现。德国美国商会主席的观点——“用关税保护贸易,就像用汽油灭火,只会让火势更猛”——直接指出了其长期风险。如果全球各国继续一味退让,只会助长这种趋势,使贸易冲突无休无止。

最终,当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更高物价,美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全球贸易伙伴纷纷寻求替代路径时,历史将证明,这场贸易行动中,那个曾采取关税措施的国家,反而可能承受最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