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卡断东大脖子,美国竟有种比稀土还厉害的武器?

 127    |      2025-07-21 09:25

美国撤销了一批对华出口禁令,主要产品包括芯片设计软件、C919的航空发动机以及乙烷。航发和EDA比较好理解,毕竟是美国掌握了好几十年的先进工业品,但作为能源附属品的乙烷就有点摸不到头脑了,一些恨国党阴阳怪气地说咱们妄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居然连乙烷这么一个低级玩意都要从美国进口,更有甚者还把乙烷跟稀土相提并论,说你可以用稀土卡美国的脖子,让美国工业停摆;美国也随时能用乙烷卡我们的脖子,让我们工业停摆。老罗对此只想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他们没有。

乙烷是一种产自石油和天然气的简单化合物,无色无味,易燃烧,过去天然气开采出来直接当成燃料使用。但在现代工业生产逻辑里,乙烷的重要性确实不比稀土逊色,因为它有一种副产品叫做乙烯,这玩意被称之为化工之母,凡是你日常能使用到的东西,基本都有乙烯的存在,像我们衣服要用到的合成纤维、买菜用的塑料袋、汽车轮胎等等,原料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乙烯。从乙烷提出乙烯,主要是通过高温裂解,一吨乙烷大概能转化提取出0.8吨的乙烯,生产效率极高,产生的杂质少,成本非常低,目前全球的乙烯产量大概是1.5亿吨。

而乙烯最核心的用途是聚乙烯,这个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全世界年产量超过1亿吨,用途涵盖各种塑料薄膜,如包装袋、农用大田薄膜、工程地基厚膜,也能用于滚塑成型产品,像各种玩具,还有注塑成型物品如瓶盖用具,以及防弹衣、抗剪手套等。另外乙烯可以合成乙二醇,用于化纤合成橡胶;合成聚苯乙烯,制成硬塑料、泡沫塑料;合成聚氯乙烯,用于制作水管、耐气候塑料件等。从它对现代工业的嵌入程度来讲,说它跟稀土同样重要没毛病。如果说稀土是现代一切先进金属制品的原材料,那么乙烷就是现代一切先进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中国每年大概要进口380万吨的乙烷用于提取乙烯,而这些乙烷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为什么中国的乙烷进口100%依赖美国呢?答案很简单:足够便宜。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大家应该都知道,而页岩气它产出来的不仅仅是天然气,还富含一种叫湿气的化合物,这里面包含了比例非常高的乙烷。美国主要页岩气产区,比如马塞勒斯、鹰滩这些地方的页岩气,乙烷含量常常在6%到15%之间,高的甚至能超过15%。而我们中国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以富含甲烷的干气为主,乙烷含量普遍低于2%,即便像新疆塔里木盆地那种高含烃天然气资源里的乙烷,含量算高点,但也就大约3.5%。含量越低意味着提取成本越高,中国自产的乙烷高达580美元一吨,而美国进口乙烷算上仓储费、海运费以及关税战的各种成本,一吨的到岸价格也才300美元,差不多便宜了一半。

但中国对美国的乙烷依赖,和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完全是两码事,中国的依赖是成本依赖,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因为美国的足够便宜。美国的依赖是产业链和技术层面的依赖,是没有选择。给大家看组数据就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了,中国去年一共消耗了6300万吨的乙烯,其中由美国进口乙烷提炼出的乙烯只占总量的7.8%。所以说从美国进口乙烷只是成本上的最优选择,不代表没有其他替代品。比如乙烷这玩意,从中东、俄罗斯甚至加拿大都能购买。

另一方面,生产乙烯的原料也不止有乙烷,还有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技术路线。石脑油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品,它在裂解炉里经过800度高温的加热后,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气体,其中就有乙烯。之后再经过急冷、压缩、分离这些工序,就能得到纯净的乙烯气体。整个过程很像用高压锅把大块肉炖烂成肉丝,只不过温度要高得多。目前全国七成以上的乙烯都靠石脑油炼制的,光是已建成的产能就有两千万吨级别的规模。买美国的乙烷,也不过是因为石脑油炼制乙烯的成本比较高,同样是炼制一吨乙烯,石脑油的成本要比乙烷高1800元。虽然贵很多,但能做出来,就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而且除了石脑油,中国还在开发其他更便宜的乙烯制备路线,比如宁夏宝丰能源用煤气化制甲醇再转化乙烯,将乙烷依赖度从35%压至18%。

反观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完全是另一码事。乙烷我说白了,就是一种伴生矿物,不需要过多的产业链参与冶炼,属于未加工的初级矿产原材料。而我们经常提到的稀土他并非是原生矿物或伴生矿物,而是要经过产业链分解和冶炼后才能得出的工业级金属原材料。换句话说,中国的稀土优势和美国的乙烷优势,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的稀土是工业级产品,美国的乙烷纯粹是初级矿物。既然是工业级产品,就离不开产业链的锻造。全世界约90%的稀土精矿冶炼和分离提纯产能在中国,特别是加工处理重稀土元素的高端技术和规模产能,几乎完全被中国垄断。这些重稀土对于制造能在高温下工作的高性能磁铁是不可替代的。美国所谓的替代,也只是替代稀土的原生矿物,至于工业级稀土金属材料依然得运到中国进行加工处理,因为美国本土缺乏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稀土分离厂,尤其是提纯高附加值重稀土元素的工厂,建设和运营极其复杂且面临环保压力。

而重建一个独立的稀土加工产业链,从矿山开采、选矿、到复杂的化学分离、再到金属或合金生产,最后到磁材制造,是一个投资巨大、耗时漫长的过程。建成一家稀土分离厂需要5-10年甚至更久,投入动辄数十亿美元且还需要解决技术人才和环保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这不像买乙烷,多付点钱就能马上找到新卖家或者换种原料。美国国内的稀土分离能力非常薄弱,几乎没有能力独立供给其自身高端制造业的需求,特别是国防工业和新兴科技产业所需的关键重稀土材料。一旦失去来自中国的加工材料或技术支撑,就算全世界的稀土矿都为美国敞开供应,其高端工业也会因为缺乏核心部件而停产。再看中国,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扩大乙烷制备乙烯的路线并从美国大量进口,但我们还保有其他大规模制烯的产业,根本不存在美国一卡脖子就翻白眼的情况。

正因如此,中国对美国的乙烷依赖跟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完全是两套截然相反的逻辑,中国可以用稀土卡美国的脖子,但美国无法用乙烷卡中国工业的脖子。老罗打个比方,我们买美国乙烷,就好比一个餐馆因为隔壁批发市场的蔬菜特别便宜新鲜,因此天天跑那里去进货。如果哪天批发市场不卖了,餐馆完全可以去其他菜市场买,虽然价格可能贵点或者菜没那么水灵,照样能营业做菜。而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就像这个餐馆做招牌菜必须用一种只有某家秘制工坊才能生产的关键酱料,这家工坊技术独步天下,外面根本买不到或仿制不出那个味道。一旦工坊断供,这招牌菜立马就做不出来了,餐馆就可能面临真正的生存危机。

所以说人啊,还是要多读书才能长脑子,不然听风就是雨,各种阴阳怪气加破防,最后却发现小丑却是他自己,脸都被丢光了。